第13章 喜生上学遇贵人(1/3)
忍饥挨饿的日子艰辛,枪炮声声的战争更是令百姓民不聊生。
内部的纷争已使百姓流离失所,外寇的铁蹄在中华大地,更是上演了一场生灵涂炭的悲剧。
炎黄子孙真是叫天天不应,喊地地无声。华夏民族众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水深火热”确实是对当时神州大地人民生存、生活的真实写照。
帝国主义国家的狼子野心早已暴露无遗。他们肆意瓜分抢掠华夏财富,并用用鸦片击毁中国人的身体和灵魂,用枪炮子弹,肆无忌惮,烧杀抢劫…
\"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的伤痛,确实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代代传承的中华精神再次呼唤着巨龙的觉醒!
眼瞅着破碎的山河,摇摇欲坠的国度,看着当时被毒害深重,几乎要坠入深渊的丈夫,想着为还债,相继嫁岀门的几个闺女。慧仙只有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儿子喜生的身上。
从小跟着母亲回娘家最多的是喜生。因为是“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慧贤只要回娘家小住几日,他肯定要带着喜生,第一,她怕再遭东院暗算,祸害了不懂事的孩子;第二是回到娘家,喜生可以和几个表兄弟们一块读书认字。所以每次回娘家她必带着喜生。
有些家底的娘家二哥,在外经商多年,深感没文化,不识字的难处。
因此,不惜花费银两,常年重金聘请私塾先生在家教几个孩子们读书。
从小聪明好学的喜生,只要去姥姥,舅舅家住几天,总能学会不少的知识。
跟着几个表哥,他早就背熟了《三字经》《千字文》等内容。
有年正月去姥姥、舅舅家拜年,碰巧,在北京大学°书的大表哥郭栋也回家休假。
看着聪明的喜生,郭栋对慧贤说:
“小姑,想办法让喜生上学吧,他是个读书的材料,将来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大批有文化的人。”
慧贤叹囗气说道:“谁说不是,可是现在我们这家境,哪里有钱供他上学呢!”
“我有一个姓岳的同学,听说就在离你们一里地的松树村庙上开了个学堂,我马上给他写封信和他打个招呼,学费的事你别担心。我想办法。”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