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深山酒馆(2/3)
自清末起,无数寻宝人尝试穿过大酱缸去杀鬼岭,方法也是千奇百怪,比如踩高跷,这是最早的方法。
大酱缸深浅不一,这种方法死的人最多。
再有就是抡绳子从树上荡,这种方法靠的是运气,因为有的树是活动的,挂上绳子拉的时候好好的,用力一荡树就倒了,不被砸死也得被大酱缸吸进去。
还有就是划船,这种方法进去的人最多,据说当时弄出一条道来,只要按照那条道去划船,十有八九都能进入杀鬼岭。
可进去的人再多也没有几个人能出来,江湖上谣传山神爷只卖老蔫吧一个人的面子,老蔫吧进杀鬼岭可以说是几进几出,光狗头金就带出来三四百两。
老蔫吧是民国时期的一个哑巴,虽然不会说话,但心眼子好使,也不知道从哪听来的歪门邪道,他用锉刀锉掉一层皮,然后贴上刚剥下来的鲶鱼皮。
这个过程不是一次就能结束的,一次不能锉掉太大面积的人皮,加上鲶鱼皮贴在身上这种活费的功夫,光两条腿的换皮,老蔫吧就用了三年。
整个人换皮更是超过了十年,据说老蔫吧一年四季全身都是光溜溜的,鲶鱼皮在他身上不仅活了,还长出了鬼眼花纹。
有了鲶鱼皮,老蔫吧在大酱缸里畅游无阻,掏出来不少好东西,后来听说攒够了钱去东南亚了,买田置地,光媳妇就娶了好几个。
后来有不少鬼迷心窍的老爷们学老蔫吧的方法,那玩意也是怪,不是感染死了,就是鲶鱼皮种不活,更有甚者都发霉了,长了一身青绿毛。
即使知道死路一条,但总有人还是觉得自己有好点子,是天选之子,还是尝试各种方法想要去杀鬼岭,结果可想而知。一直到了建国前,进杀鬼岭的热潮才渐渐退去。
建国到现在,只有七八年前的时候来过一波人,他们没有年份概念,我推算一下应该是1997年左右。
这群人说是什么科考队的,当时狗皮帽子还劝他们不要进去来着,可那群人不听,深山老林不能带太多装备,这群人也不等运装备来,直接扎个木排子就下了大酱缸。
十来个人进去,六七天后,只有那个龅牙女人飘回来了,龅牙女人进去前不是龅牙,挺漂亮的一个姑娘,可出来后牙齿不仅外翻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