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工业化的第一个代价,老朱之问!(4/7)
铺货物堆积如山,交易的喧嚣声不绝于耳,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盛世图景。
然而,繁荣的背后,金钱至上的观念如野火般在民间蔓延。
传统的儒家理念,仁义礼智信,虽仍在乡间祠堂中回响,却难以抵挡金钱的诱惑。
人们开始以财富衡量尊卑,市井间百姓的谈资基本上围绕着金钱。
昔日重义轻利的风骨,似乎正被这股新风悄然侵蚀。
在繁华的都市中,那些富贵人家的纨绔子弟愈发沉溺于声色犬马的生活,追逐享乐。
与此同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蓬勃兴盛,各种娱乐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迅速席卷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说书人抑扬顿挫的评唱、伶人精湛绝伦的表演、滑稽戏的诙谐逗趣、杂耍艺人令人目眩的技艺,乃至街头巷尾公开上演的歌舞,无不令人流连忘返。
在开封、西安这样的大城中,专门的戏楼一座座拔地而起,每日锣鼓喧天、丝竹悠扬,吸引了无数人蜂拥而至,争相一睹为快。
至于青楼酒肆,更是星罗棋布,灯红酒绿间,觥筹交错,喧嚣之声彻夜不息。
朱元璋出身贫寒,是一步步从泥泞中走出来的苦命人。
早年颠沛流离的岁月,让他深信百姓唯有辛勤劳作,方能换来温饱与安稳。
在他看来,若是有一日不努力干活,却沉湎于嬉戏享乐,便是一种不可饶恕的堕落。
每当自己稍有懈怠,他便会在内心深处狠狠自责,暗暗告诫自己:绝不可再如此放纵,务必以勤勉自持。
这种信念不仅深植于心,更化作他日复一日的行动。
身为一代帝王,他以身作则,堪称勤政的典范。
然而,这一路巡游,他目睹了太多百姓抛却稼穑之务,流连于戏楼酒肆,沉醉于歌舞声色之中。
有些人甚至日日如此,挥霍光阴。
这样的景象,令朱元璋心中燃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愤懑。
他那颗历经风霜的心,仿若被无形的刺扎得隐隐作痛。
若是换作早年的他,定会雷霆震怒,毫不犹豫地下旨查封这些喧嚣的戏楼,将那些醉生梦死之徒尽数捉拿,将他们每人重打几十大板,逼迫他们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