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老朱:咱要去见见朱孙!(5/6)
舰,他们就得买商船,买运输舰。
海船的造价可不低。
更重要的是,有资质有能力造大型海舰的,都是朝廷的船厂,要提早下订单,才能抢得到船。
于是,富商也纷纷开始筹集资金,订购船舶。
与此同时,大明日报上关于海外的描述,越来越具体,越来越详细。
在报纸的描述中,海外是一片富饶的“黄金地”。
大明的商人,只要前往海外,就能获取数不清的财富。
福建人去海外“创业”,发家致富的故事,更是接二连三的登上报纸。
有名有姓,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甚至还可以实地找真人验证。
真就是在海外创业,赚了大钱,衣锦回乡了。
只不过,其中经历的艰辛苦难,被巧妙的隐藏了起来。
对于葬身鱼腹,或者死于海外的土著之手的人和事,自然不会去宣传。
舆论宣传的导向性,在此时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在大明百姓,尤其是勋贵富商眼中,海外有“金矿”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同时,报纸上还告诉他们,海外是未受圣人教外的蛮荒地,大明的读书人,有义务去教化他们。
就如同圣人教化世人一样。
谁能教化海外蛮族,谁就是立有大功德。
儒家讲“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去海外传播圣人的教化,教蛮荒之地的百姓们接受儒家道德,让他们都懂圣人的道,那便是集三不朽于一身。
这是道德上的论证和宣传。
让大家不背负自己是去海外抢掠的“罪恶感”。
对于这两点,朱允熥实际上都是照葫芦画瓢,学当年西方大航海时代的宣传。
当初,西方那群人,也是打着“传教”的口号,从道德上树立前往世界各地的信念。
东方有黄金,海外有黄金,这则是西方大航海时代人人争相传播的实际利益。
心理上有了“道德优势”,又有“实际利益”引诱,双管齐下,何愁大家不向往海外呢?
有大明日报的加成,朱允熥宣传起来的力度,非常之恐怖。
雇佣兵团出海的消息,则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