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天盛王朝,名震天下的王朝(3/5)
一心,上下团结,才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局面。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繁荣盛景
赵御天通过靖难政变稳固了皇权,重用苏哲、柳逸等贤相实施革新举措,政治的安定带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尤其是农耕技术取得了显着进步,新型农业工具曲辕犁以及灌溉工具筒车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同时,赵御天大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清查逃亡户口及籍外田地,使得王朝财政日益充裕,粮仓充实,物价极为低廉。
据杜佑《通典》记载:“至(盛元)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
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水利设施的兴建,拓展了耕地面积。当时全国实际耕地面积达66亿亩(当下中国为18亿亩),人均占有量为9亩,远远超过今日中国的人均14亩。
与此同时,盛元时期大力鼓励商业发展。当时,世界着名的大都市大多分布在中国,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尤其是长安城,成为了远东、西域、中亚、波斯、阿拉伯乃至欧洲等各民族交流往来的中心。
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西至岐州,道路两旁店铺林立,热情招待往来客商,酒食丰盛。每个店铺都备有驴子供客人租赁,短短数十里路程转瞬即至,这就是所谓的驿驴。南到荆襄(今湖北江陵﹑襄樊),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即凉州,今甘肃武威),都有店铺供商旅歇脚,即便远行数千里,也无需携带兵器防身。
由此可见,当时物产丰富,商业繁荣,交通便利,社会安定。到盛元二十年,天盛王朝的总人口已达到八千万,是王朝初期的15倍以上。
后来,天盛王朝诗人杜甫在《忆昔二首》中这样描述盛元之治:“忆昔盛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足见盛元时期的繁荣景象。
巩固疆域,万邦来朝
经过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和武曌等几代帝王的不懈努力,天盛王朝的领土不断扩张,突厥、朝鲜、越南、西域等地纷纷臣服。到盛元初年,王朝在疆域上已转为守势。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