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抢回老婆,把仆固怀恩逼入绝境(6/10)
洛阳发起总攻,并伺机消灭史思明的主力。而命令背后的支撑理由更是令李光弼无语——驻守洛阳的叛军将士都是北方人,长期在外都十分思念家乡,想要回去,如今叛军上下已离心离徳,如果迅速对其发起进攻,一定能将叛军击破。
这个命令还可以再荒唐一点吗?!先不论双方的兵力悬殊,准备是否充分,就说打下洛阳有什么意义呢?李光弼的看法很明确,没有任何意义。李光弼留给史思明的洛阳基本上就是一座空城,况且洛阳城无险可守,掌握在手中除了减少可用的机动兵力外,再无他用,简单说来,就是个累赘,所以李光弼坚决不同意把宝贵的兵力如此浪费掉。
于是李光弼一方面给朝廷上表,说明利害关系,意图说服唐肃宗李亨收回成命,另一方面派人打探到底是谁提出了这个脑进水的建议。
李亨那边的回复比较慢,所以李光弼先得到的是提议人的消息。关于提议人的身份,语焉不详(就连日后的史书上也没有答案),但附议人的身份倒是很明确的,他就是陕州观军容使鱼朝恩鱼公公。
鱼朝恩不在陕州好好守城,看演习,没事插手李光弼的军务做什么呢?对此,普遍看法认为是鱼公公挂职陕州,却心怀天下,打算搞点大事情,向皇帝证明一下自己的军事才能。迷信一点的看法是鱼朝恩乃李光弼的命中煞星,史思明的福星,他此番出现是史思明命不该绝,李光弼该有一劫。当然,除了这两种说法外,还有第三一种不可或缺的阴谋说。
就是说,让李光弼去攻取洛阳,从头到尾是个阴谋,是为了让李光弼自乱阵脚,甚至被皇帝废弃不用,就像郭子仪那样。不过这个阴谋的策划者并非鱼公公,他只是一颗棋子而已,躲在幕后操纵一切的,正是史思明本人。
这个说法并非捕风捉影,它是有依据的,而这个依据就存在于官方史书中。在《旧唐书》的史思明传和《新唐书》的李光弼传中、分别有“上元二年,潜遣人反说官军曰:洛中将士,皆幽、朔人、成思归”、“思明使谍宣言贼将士皆北人返吟思归”的明确记载,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关于攻取洛阳一事,史思明很可能确实参与了运作,并进行了引导,而鱼朝恩则由于智商余额不足充当了一回帮凶,这才ー下子把李光弼推向了风口浪尖。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