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心灵相通(4/6)
,尤其是想达到专业水平。
祁馆长首先从最基础的乐理知识教起,音符、节拍、音阶……这些对于李梦然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虽然她在老家和张玉梅老师学习过一些,但只能算最初级阶段,而且,十多年过去了,她再也没有接触过,几乎忘得差不多了。
她像一块干涸的海绵,贪婪地吸收着知识。尽管乐理知识有些枯燥,但她凭借着对音乐的热爱,学得格外认真。遇到不懂的地方,她总是虚心向祁馆长请教,反复琢磨,直到完全理解。
接着,祁馆长又从最基础的发声方法教起,他让李梦然感受气息的流动,练习正确的呼吸方式。
“唱歌时,气息是关键,就像汽车的发动机,要平稳而有力。”祁馆长耐心地讲解着,李梦然则认真地模仿和练习。
然而,一开始李梦然总是掌握不好气息的运用,不是气息太浅,声音显得单薄,就是气息过猛,导致声音走调。但她并没有气馁,每天都会花一些时间认真练习。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房间,她就开始进行气息训练;晚上,在柔和的灯光下,她对着镜子纠正自己的发声姿势。
除了气息,发声位置也是一个难点。祁馆长告诉李梦然,要找到头腔共鸣的感觉,让声音更加明亮和饱满。
为了帮助李梦然体会,祁馆长让她把手放在眉心,感受发声时的震动。李梦然一次次尝试,一次次调整,终于在无数次的练习后,渐渐找到了那种奇妙的感觉。
咬字和吐字的训练同样重要,祁馆长反复强调,清晰准确的咬字吐字能更好地传达歌曲的情感。他让反复练习绕口令,以增强口腔肌肉的控制能力。
一开始练习时,李梦然总是说的磕磕巴巴,经过刻苦努力,到后来总算能够快速清晰地说出复杂的绕口令了。
在演唱歌曲时,她的咬字吐字有了明显的进步,歌词清晰地传入听众耳中,让歌曲的表现力大大提升。
随着学习的深入,祁馆长开始教授李梦然一些更高难度的演唱技巧。比如颤音的运用,它能为歌声增添情感的起伏和细腻度。
祁馆长先示范了正确的颤音发声方法,通过横膈膜的有规律颤动来带动声音的波动。李梦然尝试着模仿,可发出的颤音总是生硬不自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