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张良(6/8)
天下。高起、王陵都称赞他是因为“与天下同利”。刘邦则道:“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并认为,自己能任用张良、萧何、韩信三人,因此得天下。
4、策论失载
刘邦领军讨伐代地时,张良随同前往,并在马邑贡献了奇谋妙计。此外,在韩信死后确立萧何为相国时,刘邦与张良从容探讨的天下大事非常多。但司马迁主观认为这些内容无关天下存亡,所以没有记载下来。
5、退隐黄袍山
相传汉相张良助刘邦平定天下后,寻其师黄石公居住的张师山隐居。后访得风景宜人的黄袍山隐居下来,并修建了“良山道观”和“伐桂书院”。后人为了纪念张良,为其修建了圯桥和石墓。
6、张良与道教
据《仙传抬遗》记载,张良曾遇黄石公授书,读后便能应机权变,辅佐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张良还以此修之于身,能炼气绝粒、轻身羽化。与绮里季、东园公、甪里先生、夏黄公为云霞之交。后解形于世,葬龙首原。赤眉军起义时,有人发其墓,但见黄石枕化而飞去,不见其尸形衣冠,得《素书》一篇及《兵略》数章。
五、纪念和评价
1、纪念
除了之前提到的几处张良墓地外,还有一些地方也流传着与张良相关的墓葬传说,这些传说不仅丰富了张良的历史形象,也体现了后人对他的敬仰和怀念。
安徽亳州:有传说认为张良的出生地和早年活动地在此,因此也有人认为张良可能葬于此地。不过,这一说法缺乏确凿的历史证据。
湖北通城:据传张良晚年曾隐居于此地的黄袍山,并在此修建了“良山道观”和“伐桂书院”。当地人为纪念他,修建了圯桥和石墓。
张良庙不仅是一处历史遗迹,更是后人缅怀张良、传承其智慧的重要场所。庙内保存着大量与张良相关的文物和碑刻,是研究张良生平和思想的重要资料。
建筑特色:张良庙依山傍水,古朴典雅,融名胜古迹、文物、风景于一体。庙内现存摩崖石碑100多块,木匾50多面,木、石刻对联30多副,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