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老子(5/7)
、轶事典故
1、老子降生
老子的父亲老佐在守彭城督战时被楚军暗箭射中身亡。老佐眷属在逃难过程中来到陈国相邑。老夫人突觉腹中疼痛,早产下一子,即老子。老子因体弱头大、眉宽耳阔、目如深渊珠清澈、鼻含双梁中如辙,且双耳长大,故起名为“聃”。因江淮间人们把“猫”唤作“狸儿”,音同“李耳”,久而久之,老聃的小名“狸儿”便传为了大名“李耳”。
2、聪颖少年
老聃自幼聪慧好学,常缠着家将听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之事。老夫人请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老先生教授他。老聃对天地、日月、星辰、山川、江海等自然现象充满好奇,不断向先生提问。先生虽博学多才,但也被老聃的深邃思考所难倒。老聃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在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才华。
3、入周求学
商老先生教授老聃三年后,认为自己的学识已无法满足老聃的求知欲望,便推荐他入周都深造。老夫人虽舍不得儿子远行,但最终还是同意了先生的建议。老聃在周都太学博览群书,学习了天文、地理、人伦等各方面的知识,逐渐成长为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后来,他又被推荐入守藏室为吏,负责管理周朝的典籍。在守藏室工作期间,老聃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籍,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
4、孔子问礼
老聃在周都久负盛名,孔子曾多次向他问礼。据《孔子家语·观周》记载,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陪同孔子前往。孔子向老聃请教礼乐之道老聃以深邃的思想和广博的学识给孔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孔子离开周地时老聃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没有财宝送您愿以数言相送。”孔子深受感动表示一定谨记在心。
5、高论生死
老聃任周守藏室史期间数次归家省亲。一日忽得家讯言家母病危于是报请天子归家省视。待回到家时母已辞世。老聃悲痛欲绝寝食俱废。然而经过几天的沉思冥想他逐渐明白了生死之理。他认为人生于世有情有智以情统智则人昏庸而事颠倒;以智统情则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