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如何砍大树(1/3)
同样的场景,在江南二三十家海商家里上演,京营官兵围宅,锦衣卫进屋问话,江南地区暗流涌动。
平安问张蔷:“母后,为何不将这些人抄家流放?将他们的财富充入国库,正好用来赈灾。”
张蔷望着平安少年老成的样子,摸摸他的头,温和地说:“娘给你讲个故事吧……
娘小时候,村子的水井边有一棵大柳树,长得实在太大,眼看着就要威胁到水井,组长决定砍掉这棵大树。
他们派人,带着绳子砍刀爬到树上,先砍掉大树的枝桠,再砍掉树干,最后从土里刨起大树的根,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砍树吗?”
“儿臣不知。”
“那是因为,如果将大树连根拔起,一是费劲,需要动员全村的劳力一起行动,二是倒下来的枝叶会砸到人,三是,带起来的泥土,可能将旁边的水井给填了。”
平安陷入深思,就听他娘又道:“江南、福建、广东沿海百姓,下海经商的人多的是,其中的豪商大户,他们如水井旁边的大柳树一样,深深的扎根在沿海省份。
这些海商家族,一方面培养子弟读书进官场,成为家族的庇护,另一方面,他们利用手中的银子,大肆吞并土地,借助官场子弟的庇护,接受投献,抢占朝廷税收。
他们利用手中的银子,贿赂官员,这些人的走私行为,你以为当地官员不知道吗?朝堂上南方官员们不知道吗?不,他们心知肚明,只是被银子封住了口而已。
如果将这些大树连根拔起,整个江南都会陷入混乱……大明上下正在全力抗旱救灾,两百多万的劳工正在江南做工,江南不可乱。
单单是‘行贿枉法’,还够不上抄家之罪,但这些人知法犯法,也要受到律法的惩罚,最好的解决方式,是罚银赎罪。”
“儿臣明白了,砍掉一根枝条,哪怕是大枝条,也不会伤及根本,”平安说,“要是连根拔了,这些人说不定会造反……”
“是的,从另一方面讲,这些大海商的存在,也促进了南方工商业的发展,江西的瓷器、江南的茶叶、丝绸、棉布,都是出口的大宗货品,这些行业,为底层百姓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这是他们存在的积极意义,从这一点来看,江南百姓也不支持朝廷抄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