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娄家的香江规划(中)(2/3)
国内明确宣布对香江实行“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稳定政策。这一政策犹如一颗定心丸,让投资者和居民对香江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与此同时,东南亚一些国家政局动荡不安,军事冲突频繁发生,这使得世界各地的投资者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了相对稳定、政策友好的香江。
大量资金的涌入,如同强劲的引擎,推动了香江制造业的高速发展。
从具体的数据来看,在47 - 78年这32年间,香江的本地生产总值实现了惊人的增长,由1535亿港元增加到85206亿港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998。
70年,香江产品总出口额达到12347亿港元,比60年增加了33倍,平均每年递增157。
这些数据无疑是对香江工业高速发展的有力证明。
香江工业的发展特征总体上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50年代以纺织业为主,60年代以轻纺业为主,70年代则是电子、电器、钟表、摄影及光学仪器工业的兴起和高速发展。
50年代中期,纺织业和制衣业迅速崛起,成为了香江工业的两大支柱。
59年时,纺织业基本占据了所有制造业雇用人数的1\/4;制衣业雇用人数占比也达到了190,与纺织业并驾齐驱。
纺织业更是香江唯一拥有当时最先进技术装备的轻工行业,香江纺织业也因此被称为香江工业的“领头羊”和全世界最现代的纺织业之一。
截至62年底,香江共有纱厂35家,纱锭60万枚,雇用工人多名。
大小布场263家,拥有织布机2万多台,雇用工人多名;
大小染厂146家,雇用工人5200多名。
娄二叔的声音激动中带着几分急切,继续道:
“大哥,我跟你说,这香江的社会环境,确实有些混乱。要不是提前做了准备,带了程师傅和郭师傅过去,指不定得吃多少亏!
不过,也正是这几个月的生活,我算是看明白了。
香江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不是啥好选择。那地方看似遍地是机会,可背后的风险也不小,没点门道和实力,根本站不住脚。
但话说回来,对咱们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