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举能纳贤(2/4)
设置一些实际案例分析、创新策略制定等环节,以考察他们这方面的能力。”
萧正听后,满意地说道:“二位所言甚善。那我们便以此为基础,制定详细的选拔标准和流程。罗英,你年轻精力充沛,负责将我们讨论的内容整理成具体的方案。罗昌兄,你熟悉官场事务,去联络各地官员,让他们推荐有潜力的人才,并收集这些候选人的基本信息。我则负责筹备考核场地和安排相关事宜。”
罗昌和罗英齐声说道:“好,就按萧大人安排。”
数日后,各项筹备工作基本就绪。各地推荐的人才纷纷汇聚长安,一时间,长安城热闹非凡,充满了活力与希望。
选拔的第一关是品德考察。萧正安排了多支考察队伍,分赴各地候选人的家乡进行走访。在一个小镇上,考察人员向一位老者询问一位候选人的品行。老者竖起大拇指说道:“这孩子从小就善良正直,乐于助人。有一次,村里遭遇洪灾,他不顾危险,帮助大家转移财物,还照顾受伤的村民。他若能入朝为官,必定是百姓之福。”考察人员认真记录下这些信息。
同时,罗英负责的才能考核环节也在紧张进行。在一处宽敞的考场内,候选人们正专心致志地解答着各种题目。有的题目是关于国家政策的理解与应用,有的是对当下经济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案,还有的是军事战略的制定。罗英在考场内巡视,观察着候选人们的表现。他看到一位年轻人在解答经济问题时,思路清晰,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观点,不禁暗暗点头。
然而,选拔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才能考核中,有一位候选人试图作弊,被监考人员当场发现。罗英得知后,严肃地对这位候选人说道:“选拔人才是为了给国家挑选栋梁,靠作弊得来的成绩毫无意义。你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诚信原则,也失去了为大唐效力的机会。”这位候选人羞愧地低下了头。
经过品德考察和才能考核后,筛选出了一批较为优秀的候选人。接下来是面试环节,由萧正、罗昌、罗英亲自担任面试官。
一位年轻的书生进入面试房间,略显紧张地向三人行礼。萧正微笑着说道:“不必紧张,年轻人。我们只是想更深入地了解你。如今大唐面临着诸多挑战,若你为官,在治理地方时,遇到百姓因赋税问题而心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