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元正纪大论第七十一(十五)(7/9)
不过呢,咱们中医也不是吃素的,早就准备好了应对之策。你看,这“雨化五,寒化一”,就像是给身体定制的天气预报,告诉我们这个时候该怎么调理。雨化五,就是说雨水多,湿气重,咱们得多吃点利湿的食物;寒化一,就是寒气重,得赶紧补补阳气,别让身体冻成冰棍儿。
说到吃,咱们中医可是有一套!这时候啊,你得吃点“上苦热,中甘和,下甘热”的东西。苦热呢,就像是苦口婆心的老妈子,虽然味道不咋地,但都是为了你好啊,比如黄连、黄芩这些清热去火的小能手;甘和呢,就像是温柔的拥抱,让你觉得心里暖暖的,比如红枣、甘草这些补气血的好东西;甘热呢,就像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暖洋洋的,比如肉桂、附子这些温阳散寒的宝贝。
说到这方剂啊,我得给你举个例子,比如咱们要调和一个既湿又寒的身体,可以来个“温暖祛湿汤”。首先,咱们得准备黄连5克(别嫌苦,良药苦口嘛),黄芩10克(清热去火小能手),再加上红枣15克(补血又养颜),甘草5克(调和诸药的好帮手),最后再来点肉桂3克(温阳散寒的小太阳)和附子5克。把这些药材放到砂锅里,加水没过药材,大火烧开转小火炖个半小时,一碗热腾腾的“温暖祛湿汤”就好啦!喝了它,保证你身体里的湿气寒气都跑得无影无踪!
至于脉象嘛,这时候你可得好好摸摸自己的手腕了。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这切脉可是个技术活儿。要是摸到脉象又沉又迟,就像是冬天的河水,流得慢悠悠的,还冷冰冰的,那就说明你体内寒气重,得赶紧补补阳气了。要是脉象濡滑,就像是春雨绵绵,湿漉漉的,那就说明你体内湿气重,得多吃点利湿的食物了。
“庚寅、庚申岁”,这是说在庚寅年和庚申年这两年啊,自然界的能量场有点特别,咱们得跟着调整。
“上少阳相火”,嘿,这可不是说天上有个叫“少阳”的家伙在放火哦!这里的“少阳相火”是指天地间的一种能量状态,相当于咱们现代人说的“有点小热乎气儿”,对应到人体呢,就是咱们的三焦经和胆经这两哥们儿开始活跃了,它们喜欢温暖但不燥热的环境。
“中太商金运”,听起来像不像一个商队的金子在路上跑?其实,“太商金运”是指肺气旺盛,金属性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