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元正纪大论第七十一(五)(6/11)
药性,又能给身体补充能量。
制配方法嘛,简单得很:茯苓15克,白术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3片(约10克),红枣5颗(去核)。把这些材料一股脑儿扔进砂锅里,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慢炖煮,直到汤汁变得浓稠,一股淡淡的草药香扑鼻而来,就可以关火啦!记得,这汤得趁热喝,效果杠杠的!
说到脉象,那可是中医的“独门秘籍”。想象一下,中医大夫的手指轻轻搭在你的手腕上,就像是在弹奏一首无声的曲子。如果这时候你的脉象“濡滑”,就像是湿滑的泥鳅,那就说明你体内湿气太重了。大夫可能会眉头一皱,心里默念:“这家伙,得好好去去湿了!”
不过呢,咱们普通人也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来判断。比如,你总是感觉累,提不起精神,早上起床时眼皮肿肿的,大便不成形,黏在马桶上冲不下去……这些都是湿气重的表现哦!这时候,你就可以按照上面的方法,自己给自己来个“祛湿大作战”了!
“四之气”,说的是夏天快到尾巴那会儿,天地间上演的一场大戏。这时候啊,有个叫“畏火临”的家伙悄悄登场了,它可不是什么超级英雄,而是指那时候的暑热,热得让人直呼“怕怕”!就像是大自然开了个大火炉,烤得大地热气腾腾,咱们就叫它“溽蒸化”吧,听起来就像是把整个世界都放进了一个大蒸笼里,连空气都仿佛能拧出水来。
这时候,地气那是“腾腾”往上冒,跟天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天气呢,就像是跟地气闹别扭了,两者之间隔了个“否隔”,互不理睬。白天黑夜,时不时还有凉风嗖嗖地吹,就像是秋天提前派来的信使,在早晚时分给大家来个“惊喜”。但这可不是什么温柔的凉风哦,它是带着点寒意的,跟那蒸笼般的热气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蒸热相薄”的奇特感受,就像是吃了口麻辣火锅又喝了口冰镇饮料,那滋味,啧啧,复杂得很!
再看那草木,因为湿气太重,都像是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烟雾面纱,朦朦胧胧的,美则美矣,却也让湿气“湿化不流”,积聚在一起。于是,早晨起来,你会发现,哎呀,这白露怎么跟不要钱似的,到处都是,阴沉沉的,宣告着秋天真的要来啦!
这时候,咱们老百姓可就容易遭殃了。因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