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元正纪大论第七十一(五)(10/11)
就是说,对付湿气,咱们得用点苦味和温性的食物来燥湿、温补。如果湿气太重了,那就得用点“猛药”,把它发出来,或者泄出去。
“不发不泄则湿气外溢”,这句话就像是警告信,告诉你如果不及时把湿气赶出去,它就会像洪水一样泛滥成灾,让你的身体遭殃。“肉溃皮拆而水血交流”,这画面太美,我不敢看!所以,咱们得赶紧行动起来。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首先,咱们可以试试吃点苦味的食物,比如苦瓜、苦荞茶,这些都能帮你燥湿。再来点温性的食物,比如生姜、红枣,它们能帮你温补身体,驱散寒气。如果湿气太重了,那就得用点“猛药”了,比如拔罐、刮痧,这些都是中医里的“发”法,能把湿气从身体里赶出来。或者,你也可以试试喝点利湿的茶,比如薏米茶、茯苓茶,这些都是“泄”法,能帮你把湿气排出去。
说到这,我得插个题外话,讲讲穴位。比如,你可以试着按摩一下“丰隆穴”,这可是祛湿的大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每天按一按,就像给身体做了一个小小的spa,帮你把湿气赶跑。
至于方剂嘛,我可以给你推荐一个经典的祛湿方剂——“四神汤”。这个方剂由淮山、芡实、莲子、茯苓四种食材组成,每种大约15-20克(具体根据个人体质调整),放在一起煮成汤,既能健脾又能祛湿,味道还很不错呢!想象一下,你一边喝着这碗暖暖的汤,一边感受着身体里的湿气被一点点赶走,那种感觉,简直就像是给身体做了一个深度的清洁spa!
咱们再来聊聊脉象。脉象啊,就像是身体的语言,通过它,咱们能了解身体的状况。湿气重的人,脉象往往会显得沉迟或者濡滑。沉迟就像是冬天里的河水,流动得慢悠悠的;濡滑呢,就像是手里握着一把湿沙子,感觉黏黏糊糊的。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脉象是这样的,那就得赶紧采取措施了,不然,湿气可是会“蹬鼻子上脸”,让你的身体越来越不舒服的。
“必赞其阳火,令御甚寒”,咱们可以理解为,就像是给你的身体里的“小太阳”——也就是咱们中医说的阳气,加个油,让它火力全开,好去对抗那些让人直打哆嗦的寒冷。想象一下,冬天里,你手里捧着一杯热腾腾的拿铁,那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