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下)(9/12)
,它们在人体内相遇、交融,就形成了咱们说的‘气交’。这气交之处,就是咱们人体健康的关键所在。”
“哦,我明白了!那‘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又是什么意思呢?”黄帝继续追问。
岐伯耐心地回答:“这啊,说的是咱们人体内部也有个‘天枢’,大概就是咱们现在说的肚脐周围那一带,虽然古代没这么精确的定位,但意思差不多。天枢之上,也就是上半身,主要受天气,也就是阳气的影响;而天枢之下,下半身,则更多地受到地气,也就是阴气的影响。而气交之处,就是人体内部阴阳平衡的关键点,人体的气血、脏腑都跟着这个节奏走,万物生长也遵循这个规律。”
“哇塞,原来咱们的身体里藏着这么多学问!”黄帝听得津津有味。
“还没完呢!”岐伯神秘一笑,“您问的那个‘初中’,其实是古代对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分为初候和中候的说法。但在这里,我们可以引申一下,理解成人体健康变化的初期和中期。比如说,一个人刚开始感冒,那就是‘初’,如果这时候没好好调理,病情就可能发展到‘中’,变得更严重。所以,中医讲究的是早发现、早治疗,就像咱们现在说的‘防微杜渐’,就是这个道理。”
“原来如此,岐伯老师您真是博学多才啊!”黄帝竖起大拇指。
说到这里,咱们不妨再延伸一下。在现代,虽然我们不再用“初候中候”来分病情,但中医的“治未病”思想依然重要。就像咱们平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均衡,适量运动,这些都是在“气交”之处下功夫,让身体内的阴阳之气保持平衡,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目的。
而且,中医的穴位也是调节气交的重要工具。比如咱们常说的“足三里”,那可是个养生大穴,经常按摩它,就相当于给身体加了个小太阳,能帮助提升阳气,促进气血循环。还有“太溪穴”,它是肾经的原穴,补肾滋阴的效果杠杠的,对于调节下半身的地气,那可是功不可没。
黄帝陛下有一天突发奇想,问岐伯老师:“哎,岐伯啊,你老说的‘初中’到底是个啥玩意儿?听起来不像是学校的年级嘛!”岐伯老师一听,乐了,解释道:“陛下,您这理解可太新潮了。咱们这‘初中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