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刺论篇第六十三(7/13)
趣啊!幸运的是,他遇到了歧伯老中医,岐伯一搭脉,一询问,便知是“邪风”这家伙悄悄溜进了他的手阳明大肠经的络脉里,搞起了小破坏。
手阳明大肠经啊,它可是个“多面手”,不仅关乎咱们的消化排泄,还跟耳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岐伯微微一笑,说:“别担心,咱们用针灸来给它个‘惊喜’!”于是,他拿起银针,对准了老兄左手大拇指旁边的第二根手指——咱们现在叫它“食指”,对,就是吃饭时候最灵活的那个。在食指的指甲边缘,离指尖大约韭菜叶那么宽的地方,轻轻一针下去,嘿,你还别说,这耳朵还真就慢慢恢复了听力,跟开了“音量键”似的。
“怎么样,神奇不神奇?”岐伯得意地问。老兄连连点头,心里那个激动啊,简直比过年还高兴。不过,要是这一针下去还没完全好透,岐伯还有后招呢!他会转战到中指上,就是咱们常说的“长指”,在指甲根部与肉相接的那个微妙之处再来一针,保证耳朵里的“小喇叭”彻底响亮起来。
但这里有个小插曲得注意啊,如果老兄的耳朵是那种时好时坏,没个准儿的,那岐伯就会劝他:“别急,这时候可不能乱刺,得等时机成熟了再动手。”这就像咱们做饭,火候不到,菜就不香嘛。
再来说说这耳朵里感觉像是刮风一样的症状,岐伯也是用同样的方法,左耳朵有问题就扎右手的穴位,右耳朵有问题就扎左手的,这叫做“交叉治疗”,效果杠杠的。
接下来,咱们聊聊这针灸的“时间艺术”。岐伯说,治病得讲究个“天时地利人和”,特别是针灸,得根据月亮的圆缺变化来调整治疗次数。这可不是迷信哦,而是古人通过观察自然规律,发现人体内的气血运行与月相变化有着微妙的联系。比如,月亮刚开始变圆的那天,就扎一针;月亮越来越圆,针数也跟着加,直到十五月圆之夜,扎上十五针;然后月亮开始变缺,针数也慢慢减少。这种治疗方法,既科学又浪漫,仿佛在给身体做一次“月光spa”。
话说啊,有那么一天,你的脚丫子上的“阳明大道”——其实就是我们现代说的足阳明胃经,不小心被“邪气小子”给盯上了。这邪气小子一入驻,嘿,不得了了!你开始打喷嚏、流鼻血,连上面那排牙齿都跟着打寒颤,感觉就像是吃了冰冻的糖葫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