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8/8)
盛则生热也。”这话听着有点绕,但道理很简单。你想啊,冬天冷得直哆嗦,一不小心感冒了,这不就是“伤于寒”嘛。但为啥有时候感冒拖着拖着,就变成了喉咙肿痛、发烧这样的热症呢?这就是因为啊,寒气入侵人体后,如果没能及时排出,就会在体内捣乱,扰乱气血运行,气血一堵,就容易生热。这就好比水管里的水结冰了,水流不畅,水压一高,就容易出问题。
那么,怎么应对这种“寒极生热”的情况呢?除了上述提到的穴位按摩外,中医还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来调理。比如,可以根据体质和症状,辨证施治,用些温阳散寒、清热解毒的中药方剂。不过,具体方剂得根据医生诊断来开,不能自己随便抓药哦。但我可以给你举个例子,比如“麻黄附子细辛汤”,这方子听起来就很有武侠气息,是不是?它主要就是用来温经散寒的,麻黄负责发汗解表,附子温阳驱寒,细辛则能通鼻窍、止痛,三者合力,就像是一支“驱寒小分队”,专门对付那些因寒而生的热症。
当然啦,预防总是胜于治疗。平时咱们得多注意保暖,别为了风度不要温度;适当锻炼,增强体质;饮食上也要注意,少吃生冷食物,多吃温补之品。这样,即使偶尔被寒气“偷袭”,也能迅速调整回来,不让它有机会“传为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