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前线(5/9)
不用说接受系统的经史子集的教育了。而且由于师资匮乏,一些有学堂的地方教学质量也参差不齐。
婉清决定从师资培养入手。她利用自己的威望和相府的资源,在京城创办了一所师范学堂。这所学堂不仅招收富家子弟,更提供大量的名额给那些有才华但家境贫寒的学子。婉清亲自参与学堂的课程设置,除了传统的儒家经典,还加入了天文、地理、科学知识等新兴学科。她聘请了各地有名望的学者和一些在海外学习过先进知识的仁人志士来任教。
为了鼓励更多的人投身教育事业,婉清向皇上请求对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给予一定的政策优待,如减免赋税、提高社会地位等。皇上应允后,这一举措吸引了不少人报考师范学堂。
在培养师资的同时,婉清也没有忘记那些偏远地区的孩子。她发起了一场民间募捐活动,用募集到的资金购买书籍、笔墨纸砚等学习用品,然后组织了一批年轻的、有志于教育事业的志愿者,将这些物资送到偏远地区,并在当地建立简易的学堂。这些学堂虽然简陋,但却是当地孩子们获取知识的希望之光。
随着时间的推移,婉清培养出的第一批教师毕业了。他们怀揣着教育的梦想,奔赴全国各地。在他们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孩子走进了学堂,朗朗的读书声在原本寂静的乡村响起。
然而,教育的改革并非一帆风顺。一些保守的文人认为婉清加入的新兴学科是对传统儒学的冲击,他们联合起来抵制师范学堂的教育模式。他们在各地散发传单,抨击新兴学科是奇技淫巧,不应该在学堂里教授。
婉清没有被这些反对声音吓倒。她举办了一场公开的辩论会,邀请各界人士参加。辩论会上,婉清亲自登台,她列举了西方各国因重视科学知识而强大的例子,阐述了新兴学科对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性。她的言辞恳切,论据充足,许多原本摇摆不定的人开始支持她的教育理念。
经过这场风波,婉清的教育改革更加深入人心。但她也意识到,仅仅普及教育还不够,还需要对教育体系进行不断完善。于是,她又开始着手制定全国统一的教育大纲,希望能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婉清着手制定全国统一的教育大纲,这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她召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