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童年的记忆(1/4)
1958 年,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站在了重要的历史节点上。共产党中央豪情万丈地发出了“超英赶美”的伟大号召,一场轰轰烈烈的“生产大跃进”运动如同熊熊烈火般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蔓延开来。
就在这个充满激情与梦想的年代,我来到了这个世界。我的父母正值青春年少,他们都只有 24 岁,风华正茂。而奶奶呢,是一位年富力强的女性,眼神中透着坚毅与睿智。
他们都是那个火红年代的亲身经历者,见证了砸锅变铁大炼钢铁的热潮。那时候,村庄里处处弥漫着炽热的气息,人们的脸上写满了豪情壮志。
铁匠铺里的炉火日夜不熄,铁锤敲击铁块的声音此起彼伏,仿佛在奏响一曲激昂的建设之歌。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在风中飞扬,那股浮夸的风气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人们向前冲。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我的家人充满干劲,他们心中怀揣着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为了建设美好的家园而努力拼搏。
他们坚信,只要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
奶奶毫不犹豫地将家里的铁锅铁铲都交给了人民公社的大铁炉,那决绝的身影仿佛在诉说着她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她带着一家老小来到生产队的食堂,那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奶奶带着两个姑姑在食堂就餐,母亲则带着两个姐姐在同一个食堂用餐。而我,在 1960 年大食堂解散之前,一直靠吮吸母乳维持生命。那温暖的乳汁,如同生命的源泉,滋养着我幼小的身躯。
回首那段历史,我们仿佛能够听到那个时代的激昂号角,看到人们为了实现国家富强而奋斗的身影。那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年代,人们用自己的热情和汗水,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篇章。
大食堂关闭,大锅饭散伙后,人们在总结经验教训时,河口集上有个生产大队的干部编了个顺口溜:“入社两三年,没见一分钱,若不是小鸡下几个蛋,断了油和盐。”
这话虽然是大实话,大家心里也都清楚明白,但在当时,这可是非常严重的负面的右倾思想。
如果此人当年是国家公职人员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