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来自十几年后的降维打击(2/3)
她可以预见一个操作系统开源会引发怎样的行业乱象,因而她更倾向于萧楚生的思路。
而萧楚生在讲了系统的基本内核选择后,他开始讲述关键的墓碑机制交互逻辑。
“老板,听您的意思,这个墓碑机制,应该算是后台的一种处理方式吧?”其中一名程序猿发言。
萧楚生则是点了点头:“对,就是后台和前台的交互,墓碑,或者应该叫冻结,当应用从前台切入后台时,就将其进行暂停冷冻,这个机制类似于虚拟机的快照机制。”
一说快照,在场的每个人都秒懂,看,这个就叫专业!
“但这样子……应该很影响使用的吧?”刚才的程序猿显得很犹豫:“让应用运行在后台,下次再打开不会效率更高吗?”
萧楚生扬起嘴角,并没有觉得这人的想法有什么问题,毕竟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性。
这个时期所有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要说谷歌,哪怕是苹果自己也是一样的,它其实也不确定自己的墓碑机制会不会成功,但它选择对了。
所以萧楚生很耐心地告诉众人:“如果用做电脑的逻辑去做手机,那就搞错了需求,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要在那么小的手机屏幕上做什么,你多数时候需要同时使用很多个应用吗?不,根本不需要!
比如所谓的伪需求,降低设备的发热,减少无谓的电量消耗,那才是最重要的!
将应用放入后台就暂停,我们再引入dows的虚拟内存机制,就是划出一部分存储当做内存使用,在后台停放时间超过时间,就将其从内存交换进入存储中,这样就能避免频繁的数据交换。
同时,我们可以在应用开发时候就规范开发逻辑,将应用运行时的进程区分开来,对读写速度需求低的进程,我们默认其运行于虚拟内存中,要求高的,优先级放在内存中。
使用时比如当我们选择息屏,那所有的应用全部冻结转入虚拟内存。”
萧楚生看着场内目瞪口呆的众人,嘴角含笑:“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简单概括,具体要怎么让其体验更好,这个就要看各位了,需要各位进行测试,至于延迟时间,这个也要进行测试。”
在场的程序猿们只觉得头皮发麻,居然还可以这样玩?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