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河山壮盛天日表(2/4)
陈叔达之前是绛郡通守,因特命他随行参佐。
尽管已经四十多,快五十岁的年纪,陈叔达依旧风姿绰约,只见他到了李世民马前,躬身行礼,举止行动之间,端得是风采明瞻,举动方雅,不愧是世代高贵,南陈宗室之后。
李世民下马来,搀扶起他,笑道:“陈公,自出长安,连日行军,路上暑热,可还适应?”
陈叔达从小在江南长大,南陈亡后,被迁到长安,才开始接触长安话,学了这二三十年,长安官话是学会了,但娘胎里带出来的江南吴语却仍尚存,长安官话到了他的嘴里,竟是带出了几分江南烟雨的韵味,——就是李世民也不得不承认,听他的官话,比正宗的长安人说的好似还动听几分,他微笑答道:“多谢殿下的关心,臣虽蒲柳之身,些许暑热,尚堪耐受。”
“请公来见,是为一事。公故为绛郡通守,熟知绛郡等地。新得军报,李善道才攻下了临汾县城。我想问问公,绛郡、临汾郡的士吏,有无可用者?”李世民立在道边,询问说道。
临汾郡与绛郡接壤,陈叔达在绛郡当了多年的通守,不仅熟悉绛郡人情,临汾郡的人情也熟。
不过,仍如前所述,临汾郡是柴绍的家乡,临汾郡的豪强大姓,其实柴绍也很熟悉,并且互相间的交往,比陈叔达与他们的交往肯定更深。故而李世民的此问,陈叔达一听之下,却就明白其意,问的虽是“士吏”,主要问他的,实际上必是在问“郡县吏员”。
陈叔达略作沉吟,回答说道:“绛郡、临汾郡郡府、各县的大吏,无不心向丞相,慕丞相之德威,今两郡虽陷,闻之两郡郡县吏降李贼善道者颇多,但仆可以断言,彼等之降,迫不得已耳。一俟我王师开到,进战有利,彼等自就会拨乱反正,箪食壶浆,以迎殿下矣。”
这话说了跟没说一个样,李世民略微失望,但没有表现出来,知道再问陈叔达,定也问不出什么了,便不再多问,笑道:“我大军到后,收复绛郡之日,尚需多赖公为我安抚士心。”
陈叔达恭声应道:“仆敢不竭忠尽力,为殿下效劳。”
“阿稚,送陈公还辎车。”李世民呼李道玄的小名,吩咐说道。
李道玄依旧是大声应诺,精神满满的,送陈叔达回后头的车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