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新型狙击弹(2/3)
他介绍的结婚对象不要太丑。
催婚只是个小插曲,李秦武经过一晚的休息,第2天照常上班。
他来到靶场,找到正在做子弹研究的胡小明,想看看他最近的研究成果。
胡小明一见李秦武来了,知道这是来视察工作的,立马带他去靶场,抓起一把子弹放在他面前。
“李主任,之前你不是让我弄狙击枪子弹吗,我弄出来了!86x70的弹道数据最好,我觉得可以采用这款!”
李秦武接过这款子弹在手中把玩,这子弹是后世我国给qbu202高精度狙击步枪使用,有效射程高达1300米,是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精度狙击枪。
86x70子弹是基于762子弹和127子弹的中间口径,在威力和射程方面统合还是不错。
当然了,比它更好的子弹肯定有,但能被东方大国装备的子弹,那他一定是水桶型子弹,各方面平衡做得非常好。
要说把子弹做得超好,哪个国家又做不到呢?可问题是子弹是消耗品,要大规模装备的,必须在成本和作战效能间做平衡。
花几万块钱生产一枚超高精度的狙击子弹谁办不到,可这划不来不是,所以说水桶型子弹是最适合大规模列装的。
不过狙击弹这种东西,不是说模仿口径就能达到和后世子弹一样的精度,发射药和子弹工艺差别还是对精度有影响的。
李秦武寻思,无限子弹沙鹰来的时代怎么也得2000年以后了,70多年,子弹发射药技术堆叠了不知多少代,比现在先进了不知道多少倍,拿来做狙击弹发射药够格了。
至于子弹加工工艺,李秦武还真知道一款,前收口工艺。
子弹弹头结构大体可以分成两部分,外面的铍铜,内部的钢芯。
一般来说,先加工好外面的铜皮,然后把钢芯从后部插入铜皮中,最后进行尾部收口,一颗铍铜子弹就造好了。
这种子弹加工工艺有弊端,后收口的铜壳与钢芯包裹不严密,质量分布有误差,远距离射击时子弹就会偏移。
这种偏移在300~500米左右的射击场景不明显,可射击距离拉到700米甚至1000多米就非常明显了。
于是就出现了弹头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