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8章 大明朝先进的复古军械(2/4)
怼空气,放眼四海,没有一合之敌。
完全没必要嘛。
所以从仁宗开始,一再削减京营开支。
那明军哪来的这么多炮?
其实就是虎蹲炮,大明朝京营的制式装备。
炮?制式?
这两个词能联系一起,天下只有北元有资格叙说永乐的残暴。
京营当时的装备标准,主力每个卫备炮千门,侧翼每个卫备炮五百。
五千人有一千门炮?这是什么概念?
虎蹲炮在当时有三个规格,五十斤、八十斤、一百斤,还没有后来的千斤大型虎蹲炮。
北元本来就被徐达和蓝玉搞散架了,朱棣如此残暴的出击,每次都是横扫。
鞑靼骑兵好不容易熟悉明军车营开路、弓箭洗地的打法。
结果迎来一群猛男,上身挂着厚厚的棉甲,手里抱着虎蹲炮,以步阵迎接骑军冲锋。
咚咚咚~
砰砰砰~
炮弹与铅子齐飞,血箭共长天一色。
到后来,鞑靼骑兵别说干架,看一眼都浑身发抖。
如此火力,最终成就朱棣六出草原,封狼居胥的名头。
朱棣之所以造这么多的虎蹲炮,只有一个原因:当时的火绳枪威力不足。
鞑靼人百步外就能骑射,火绳枪却得放近到三四十步。
射程比软弓差不说了,发射铁砂,打到人身上,对方不会立刻死,还能咬牙作战。
大将军炮又过于笨重,运输不便,装填时间太长。
作战的时候,明军得依托盾车,先挨揍一阵。
朱棣当燕王时频繁作战,早对军械有诸多想法,既然当了皇帝,怎么能受得了这种鸟气。
宁肯铸造二十门虎蹲炮,也不去铸造一门大将军炮。
所以对明军来说,虎蹲炮不过是放大的火铳。
事实也就是这样,虎蹲炮射程一百五十步,可以压制鞑靼骑兵。
发射的是‘鸡蛋’,击中人马,全部送一个血窟窿。
只要够多,效果没得说。
朱棣满意了。
但炮毕竟是炮,就算抱在怀中,它也是炮。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