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反差(2/5)
众共鸣的歌曲,它里面藏的东西。
有对那个特殊时期的思考,有关系进展的铺垫,还有一些耐人寻味的细节。
虽然他没看过剧本,但他猜测故事结局,男女主角大概率要分开。
这是他基于对那个特殊历史时期分析得出来的。
当然,他也有可能会猜错。
总之,在胡炳榴眼里,韩平绝对不是为了讨好观众。
什么是好的文艺电影?
思想内涵、社会问题、艺术表现力、意境、情感共鸣、审美享受,胡炳榴在这部电影里都看到了,那么这就是一部合格且符合他胃口的文艺片。
因此,他和王进联合执导的电影被韩平的电影挤下来,他是服气的。
况且,给他最大的惊喜还是刘晓丽。
这个年代,导演选角,更加钟爱圆脸,肉鼻头的女演员。
就比如《乡情》的女主角。
胡炳榴觉得他更符合心目中的农村姑娘。
可是在看了刘晓丽的表演后,他发现自己浅薄了。
原来女演员不一定要选朴实的,漂亮的女演员也能有非常出色的演技。
而且漂亮的女演员似乎对电影还有某种加成。
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还会选择田翠翠那样的女演员吗?
胡炳榴不太自信,他犹豫了。
“老王,你觉得这部电影的剪辑怎么样?”
“还只看了个开头,能看出什么剪辑水平。”王进嘟囔道。
别看他表面上对韩平的这部电影不屑一顾,实际上,这部电影的剪辑让他觉得很舒服。
这个年代的导演剪辑电影喜欢犯一个毛病是剪辑的镜头平庸、节奏混乱。
所谓镜头平庸,就是背景显得虚假,人物呆板,缺乏灵动和激越的浑然天成的风韵与格调。
这些导演和剪辑师都有责任,明明有更好的镜头,但导演和剪辑师选择了更差的一个。
所谓节奏混乱,就是角色对白和人物形象没有被很好地建立起来,叙事风格散漫,影响了电影的整体质量。
他和胡炳榴都明白其中的问题,但他们拍摄的《乡情》剪辑过后,还是出了问题。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