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贤内助(7/10)
写下来要看,不能放着。刚开始,看着记录的内容,能想起原文最好。尤其是要背诵的书籍,最好能背出原句。小侄儿这个年纪,不指望他背下来,写完以后,就多辛苦点,自己把原句抄录在纸上。以后多读几年书,看同一篇文章,会有不同想法,两相比较,可以自行订正。学问一事,要多看多思多写。”
丁老板起身,朝他抱拳拱手,“下回我带这孩子给谢秀才敬茶!”
陆杨笑笑,再与他客气几句,就回铺子里吃饭。
下午他再去一趟俗话书斋。
府城一行后,他已经决定让利,跟俗话书斋合作。
当时金老板跟金师爷过来,开的条件有两样,一个是先付定金再分红。一个是一千两银子买断全套《科举答题手册》。
合作的方式,陆杨选了分红。这样书斋承担的风险和压力都会小一些,双方相处愉快。但他提了额外要求,印书要交给鲁老爷子办。
谢岩写字快,这些内容都是他很熟悉的东西,因字多,加上平常还有课业,约莫一个月出一本。校订的事是财神爷办,财神爷正好温习功课。
谢岩打算一次写完,第二册之后,第三册也会继续写。有些不常出现的题型,他会三题、四题这样合订来讲。预计五册结束。
出书快,小作坊就忙不过来。
金老板还想多出一些书,雕版都做两套,他的作坊也在印书,两头一起忙活。
今天过来,是双方再确认一下契据,开售之后,不可更改。
陆杨早看过,没有意见。
金老板请他上坐,跟他提前说好卖书的种种风险。
“天灾人祸那些就不提了,就讲生意上的事。这书卖得好,别的书斋就会模仿。就说府城吧,府城那头,肯定有人在往后印书了,院试期间那么多书生抢着问,有脑子的人不会放过这个商机。所以我们卖到府城,可能不如预期生意好。
“还是模仿,因为有模仿,所以会出现一些同类型的书。如果出书人是个举人,就更加麻烦了。科举一途,功名高一级,书生们会盲目相信。”
除却这两样,还有另一种模仿。
比如说,他们没有得到谢岩的首肯,也没拿到谢岩的手稿,不知道他们从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