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前据而后恭(2/3)
情况。
这事儿也怪不得孙连城不想管。
当时的开发区是李达康为了政绩,牵头非要搞,给了很多商户优惠的落地政策,但是丁义珍叛逃以后,李达康才发现,丁义珍瞒着他埋了不少雷。
当时许诺的很多优惠政策,简直是优惠到断子绝孙了,一来二去甚至成了京州要给这些企业打工,这李达康能干吗?
所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什么他妈的优惠政策历史文件,都是他腐败分子丁义珍胡搞八搞,京州不认了,重新谈。
这下可把这些企业都给惹火了,尤其是里面很多外企,还能惯你这毛病?
你京州不给的政策,吕州还能不给?
你汉东省落地不了的优惠,楚西省还能含糊?
短时间内,这些企业跑的跑散的散,一个好好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活活给搞黄了。
而且这件事还起了很多连锁反应。
因为李达康当时准备在高新技术开发区搞“服务型政府年薪制”试点,先把开发区的公职人员工资给涨上去了,原来的算盘打得不错,只要高新技术开发区能形成企业投资拉动消费的良性循环,那这点工资就不是问题,就当是为了给企业做好服务,喂给这些公职人员的好处费了。
但现在开发区黄了,工资还涨上去了,这下可就难办。
咱们假设,你是个光明区建成区街道里面普通的一级科员,每月五千块,你一年到手也就不到七万;但是你如果当时走了狗屎运,你的街道恰巧被划到了高新技术开发区里,那你的每月到手就能有七千块,年底还有绩效和年金,一年到手能有十二万左右,一街之隔,工资差距这么大,而这一切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你当初运气比较好,和你的什么努力啦奋斗啦,没有半毛钱关系。
(以上工资对比取自典型的中部、北方二、三线城市公职人员工资水平,这样比较有代表性。京州原型所处的长三角发达地区,公职人员工资在全国都处于顶尖水平,并不具有普适性,笔者权衡之下,还是没有采用。)
所以这一下就闹开了。
首先是光明区的基层干部职工们绷不住了,怨声载道,虽然没到上仿的程度,但是闲言碎语着实不少,甚至编排了很多顺口溜,就为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