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啥,朕冤枉了一个好臣子?(3/4)
王雄如果给不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就算是存粮有功,也免不了会受到朱元璋严厉的责罚。
王雄无奈的说了一句,“粮贱伤农。”
“市面上的粮食多出了供给,价格自然下跌,农民的收入也就大打折扣。”“百姓若是自行处理粮食,吃不完又没有粮仓存粮。”
“从而导致粮食发霉坏掉,就是浪费。”
“官府以高出市价的价格,从百姓手里收购粮食,囤在粮仓里。”
“必要时再运到缺粮的地方出售。”竟是这样的结果。
朱元璋被震惊到,半晌说不出话来。
丰收之年,徐州不但不会因为粮贱而伤农。
还能帮其他省渡过难关。
朱元璋龙颜大悦。
徐州的做法,才是真正的关心百姓利益。
王雄的决策,朱元璋非常满意。
许多文武百官笑不出来。
他们早就盼着徐州官员大换血,他们可以有机可乘。可是现在。
朱元璋不会再惩治王雄,还会觉得徐州官员立下大功。
朱元璋此刻,终于明白了王雄的良苦用心。
怒火得以平息。
王雄的煞费苦心。
从预防粮食跌贱伤农,到粮食储备,再到粮食调剂到贫困地方。
看似简单,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
由此可见王雄的能力实在是高。
只是他错在没有上报。
但是能够让徐州年年丰收,没点本事可不行。
不然别的官员怎么做不到?
事情清楚了。朱元璋却陷入了尴尬。
刚才他还各种怒斥王雄罪行。
现在得知王雄不是贪官,还是为民着想的好官。
事实证明是他错了。
朱元璋老脸有些挂不住了。
“快给王雄松绑!”
胡惟庸脸色却难看起来。
他心有不甘,“陛下,您不能听信他的片面之词……”
朱元璋不等他说完,打断了他的话,“是不是片面之词,朕自然会查清楚。”
“若是狡辩,朕自然会治他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