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肃清淮州(一)(3/6)
道为什么,自从这个女儿出嫁凉州不成,半路被截杀死里逃生秘密返京之后,一改往日的性格和做派,不仅思虑缜密,帮助他完善了许多谋划,而且行事果决,作风狠辣,完全具备了作为一代雄主的风姿,帮助他除去历王萧威之后,又懂得韬光养晦,避嫌去疑,深通明哲保身之道。
这一次对倭桑瀛人的战事,不仅临机决断智计百出,而且亲临战阵,剑锋所指敌将授首,可谓是智勇双全,更加难得的是她急公好义,弃己功而成他人之美,这一点实属难能可贵。
想到这些,老皇帝仿佛一下释然了许多,他提起御案之上的朱笔,写下一道诏书,又召集御前会宣布了硝山战役的情况和派遣援军的事情,在与丞相霍正风等大臣商议之后,老皇帝任命了统领援军的将领,并让那名将领将他的诏书在援军抵达淮州之时,交付给皇太女向众将宣读。
那名将领不敢怠慢,带领援军急急向淮州进发,一路上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历经十多天的大军跋涉,终于在天明帝国“拱治”四十七年七月二十日抵达淮州重镇济城北门之外。
李患之带着杜明和蔺闻宇等一众将官,站在济城北门的城楼之上,看着浩浩荡荡向济城缓缓进行的援军,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硝山之战的最后,他与杜明两面夹击,一举击溃了士气低落,斗志全无的倭桑瀛人残兵,天明帝国的将士们在那一刻似乎发泄了多年来的愤恨,刀劈剑砍、枪挑马踏,将倭桑瀛人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随着鹿野明城在李患之等人的围观之下,以短刀自裁,宣告了倭桑瀛人在淮州中路的全军覆灭。
但是倭桑瀛人在淮州的势力,并没有因为鹿野明城被消灭而彻底消失,在淮州东南部依然有多股倭桑瀛人的军队盘踞,虽然他们的数量都未达到如鹿野明城那般庞大,但是加在一起也足有三四万人,分部在济城东、南两个方向,在得知天国军队消灭了鹿野明城,收复济城之后,便开始变得惶惶不安起来,这些势力的将领一个个加紧备战,有些距离较近的势力串联起来组织防御,甚至有些居然互相联络想要组成联军一同进攻济城,搞得淮州局势一片紧张。
而李患之等人在全歼鹿野明城大军之后,便将驻地迁往济城,这里不但有许多物资,更有坚固的城墙作为防御,现在他们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