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皇太极议和藏祸心,崇祯帝怒斩内奸细(5/11)
回荡,如同深秋的寒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凉意。
“陛下,微臣斗胆,提议与明军议和之路,或可化干戈为玉帛,开两国和平之新篇。”
皇太极闻言,眸光微闪,那轻轻上挑的眉宇间,藏着多年征战的疲惫与对和平的渴望。
这念头于他心中萦绕已久,却似重石压心,难以启齿。
而今,有人替他道出心声,恰如春风化雨,为他铺设了一条下台的阶梯。
“议和,自是需以诚意相换,亦必有其代价。”他沉声接道,语气中既有对现实的清醒认知,又隐含着对未来的审慎考量。
正如古人所言:“君子谋道不谋食”,在此局势下,寻求和平之道,既是为百姓苍生着想,亦是为国家长远计。
大臣的话音落下,殿内一时寂静无声,众臣皆屏息静听,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张力,仿佛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然而,这份沉默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皇太极的首肯,一股新的力量正在悄然孕育,或许,这将是改变历史走向的关键一步。
正如《诗经》所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无论结果如何,这一步的迈出,已然标志着一个新的开始。
“我方可提出合理之要求,作为和谈的基石。
若崇祯皇帝不愿让步,我八旗铁骑,亦不惧再燃战火,以武力扞卫我族之尊严与利益。”大臣继续阐述,言辞间既有外交的圆滑,又不失武将的豪迈。
正如《孙子兵法》所言:“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此时,既要准备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亦要随时备战,以确保国家的利益不受侵害。
“试问,当下之局,优势究竟在何方?”皇太极话锋一转,目光如炬,扫视群臣,似乎在寻求更深的共鸣。
他的声音中透出几分深沉与冷静,仿佛在提醒众人,形势虽复杂,但关键在于把握主动权。
“明军虽以千门火炮固守山海关,看似坚不可摧,实则仅能阻我军锋芒于一时,难以长久遏制我大清之崛起。”
另一名大臣适时接话,言辞间透露出对清军实力的自信与对明军防线脆弱之处的精准洞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