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七章 威望(2/3)
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
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按照规定,皇帝仅仅批写几本,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
以往,按大明祖制,太监读书识字是被严令禁止的。大明宣宗不仅改了这个规矩,而且在他的鼓励下,宫里还成立了专门的太监学堂。后人猜测:明宣宗这一做法,其目的就是让太监牵制内阁的权力。久而久之,一种奇怪的政治格局出现了。
大明皇帝多不问政事,可他们并不傻。皇帝重用太监,就是为了牵制内阁的权利。
武英殿大学士刘子涛,他竟然敢站出来反对:“启奏万岁,监察御史吴北虽贪污受贿,然他提出的建议不无道理。臣以为,沈氏终不可为太子妃。”
他是内阁成员,刘子涛的一番话,立刻在朝中掀起了一阵轩然大波。如果说朱兴明之前一直都在隐忍不发的话,那么现在他就是忍无可忍了。
“若是本宫,执意要娶呢。”朱兴明冷冷的问。
刘子涛也不客气:“那老臣就一直死谏,太子爷想查老臣有无贪腐的证据,尽可让锦衣卫来查便是。”
就怕遇到这样的硬骨头,像是刘子涛这样的官员不是没有,只不过凤毛麟角罢了。朱兴明也相信,这种人怕是查不出什么贪污的证据。
此人,不过是过于迂腐罢了。就是这样的人,朱兴明还真拿他没办法。
崇祯皇帝也看到事情不好收场,于是呵斥道:“太子不得无礼。”
朱兴明干脆豁出去了:“儿臣没有无礼,父皇,沈氏一门忠烈。儿臣娶沈诗诗并无不妥,且先祖也为立下规矩。只不过是形成惯例而已,既然是惯例,为何不能破!”
武英殿大学士刘子涛抱着笏板:“太子殿下,容老臣说上一句。沈氏乃孤儿寡母,门丁不旺。”
“门丁不旺管本宫什么事,沈氏一门门丁不旺,是因为为了我大明江山。怎么,你刘大人在这道貌岸然信誓旦旦。阉党魏逆当道之时,你可曾站出来发一言?你不敢,可他沈牧之敢。建奴来犯,我大明岌岌可危。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