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烧制水泥(3/4)
然后调整滚筒间距,抖动中把生石灰碾成粉末。
于是得到了常见的石灰。
林宇在这儿生产了三天石灰,第四天的时候开始在小河上游高处挖搅拌池。
这个池子距离鹰嘴崖不远。
只用了一天时间,搅拌池就做好了,底部与四周皆用水泥砂浆抹匀,方方正正,看起来像个蓄水池。
把蓄水池放着晾干,林宇转头开挖分水闸。
开垦田地的河谷在两座山之间,地势比较低,小河才流入其中,风水闸则是在小河入谷前,把河道分流进旁边山谷。
至于暴雨时旁边山谷爆发洪水,李前和人类才不考虑。
分水闸七米宽、五米深,与原本的河道组成人字型,长约140余米,后半段多是大蜘蛛掏出来的。
分水的关键则在‘人’字型的尖角处,林宇把更上游的河道挖开,又堵住河道减少水量,然后搬来巨石放置在尖角处防冲击,再用砂浆浇筑。
涨水时至少七成洪水会被分流出去。
再用原木磊出堤坝导流,估计九成水会被分出去。
除了分水闸的设计方案,其实还有彻底断流,修建多个蓄水池灌溉的方案。
但考虑到荒岛降雨有时一两月,有时却三四月的习性,到时候可能缺水灌溉,就放弃了。
100亩田地,不再是之前东几十平,西几百平的零星土地。
那种地方浇灌困难,李前最常用的方法是点火,然后吸引荒岛降雨。
而100亩地面积太大,点火操作起来过于繁琐。
分水闸修建完毕几天后,荒岛上就下起了暴雨。
河道迅速涨水,分水闸立即派上用场,巨量洪水灌入旁边山谷,乌洞洞让人眼晕,淹没无数山林树木。
反观林宇开垦过得山谷,河道涨水了,但距离淹没田地还差得远。
李前趁机测试分水闸的强度。
他把一根根圆木丢进河道,一端卡在‘人’字尖角,另一端则固定在另一边边河道预留的位置,层层码起来,很快水流就被堵住,几乎全部冲入分水闸。
三天后暴雨停歇,第四天洪水消退。
取出圆木检查分水闸,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