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背锅侠吴克仁(3/5)
战略上的错误,事实证明我们这样无法阻挡日军的进攻,因此我认为守南京毫无意义,也不可行!”
话音刚落,陈诚突然起身说道:“白总长的话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本人却对此不敢苟同!”
“辞修,说说你的意见!”
“是,委座!”
而后陈诚当即说道:“以我国军的装备水平和部队战斗力,自然不能在华北平原与敌决战,因此在华北方面我军的战略是沿津浦、平汉、平绥、同蒲、各铁道交通要点,行纵深配备,多线设防,以主力毅然使用于淞沪方面,因上海乃我经济重心,中外观瞻所系,故我不惜任何牺牲,予以强韧作战,双方作战重心乃同华北移至华中。”接着陈诚继续说道:“相持三月以上,使我长江下游工厂物资,得以内运,国际观感,就为之一新,所获政略上之成效尤伟。此役强韧之作战,大出敌作战指导预想之外。”
“以战略观点看,敌拥有便利之海洋交通,易于发挥陆海空军联合威力,我则后方交通未辟,集中迟缓,本难发挥优势,而欲与敌在上海行阵地战,似非得计;然就全国地形言,如当时在黄河流域与敌作战,殊不若在长江流域,利用湖沼山地,较为有利也。”
“由引战役演成之结果,使敌被我诱引,不得不逐次被动增援,而形成上海敌我主力三个月之战,使在华之敌军,不能任意行动,造成华北有利之形势,此实为我战略上最大之成功。”
陈诚认为淞沪会战中国方面虽然损失惨重,但是也使中国获得不少好处,首先是让长江下游的工厂物资得以撤退,其次是国际上对我的印象为之一新,也使中国在外交和政治上获得了极大的成效。
第三是打乱了日军的作战构想,强迫日军将主力转到湖沼山地间与我作战,使敌人处于不利的地形之中,从而使我军处于有利的地形之中。
最后是使华北的我军处于有利的形势之中,尤其是山西的我军有充分的准备抗击进犯的日军是我方战略上最大的成功。
言外之意,淞沪会战没错,南京也是要守的!
“孟潇,你怎么看,这南京守还是不守?”蒋委员长将目光定格在了军事委员会警卫执行部主任兼军法执行总监唐生智身上。
听到老蒋的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