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冤案昭雪(2/3)
,连凶器也放在里面。王强断案的时候自己还在附近观看,看案子结了,他以为没事,那天和马奇喝酒无意漏了嘴。事情经过就是这样。
随后,衙役们就在毛大隆说的树洞里找到了老孙儿子的头颅和凶器。那么,王强用来结案的头颅又是哪里来的呢?
袁钊又派衙役把当时献头邀功的人索拿归案,一审就审出问题了。原来此人叫刘二,兄弟二人平时游手好闲,看到县衙张贴的悬赏榜后,动了歪脑子。家中老父体弱多病,还要兄弟俩服侍,不如拿着父亲的头领了赏。兄弟俩一合计,趁着老父亲睡着,一刀把父亲的头砍了下来,放入池塘摩擦得面目全非,发须用火烧至辨认不出为止,便拿去县衙领赏。王强居然也就信了,拿到赏银兄弟俩着实快活了几日。
真相大白,一个冤案,六条人命。袁钊异常愤怒,大手一挥,命手下将刘大刘二兄弟,毛大隆斩立决。一纸公文直奏朝廷,附上毛大隆、刘二的口供。请皇帝及三公定夺,如何处置安故县县长王强。
司马鉴看到袁钊的奏折,阴沉着脸,面对跪在面前的大臣们,来回踱着步子。
“胡闹,琅琊王家怎么就荐上来这么个东西,朝廷的脸面被他丢光了,百姓会想西炎的官吏都是些无能之辈。必须重处!”
太尉温彻奏道:“陛下,王强虽办案草率,但心系国家。初衷是好的,急功近利了些。如果处置太过严厉,恐寒了士人的心啊。”
录尚书事崔仲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某支持陛下重处犯官,以儆效尤。”
中书令杨牧道:“温太尉说的有理啊,处置是必要的。王强才疏学浅,德行有亏。但其心未必可诛,不可寒了报效国家之心呐。”
“这么说,只要心怀朝廷,官员犯了过错不需要承受相应的处罚?这可是牵涉到六条人命的冤案,砍错了人头。自我朝开创以来,有过吗?”御史中丞王加农翻了翻白眼,反驳道。“臣参太尉温彻、中书令杨牧朝堂上为犯官王强开脱,目的不纯,其心可诛。”
“你狗血喷人。”太尉温彻气地花白的胡子一抖一抖的。
御史大夫宇文直板着脸说道:“皇上,温大人当庭谩骂御史,藐视朝纲法度。”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