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解开赵小兰心结(2/3)
0万扶持款就到了双河中药厂的账上,农行的贷款应该也快了。
李青山第一时间就让财务把拖欠的员工工资发了,又宣布从今日起所有人的工资上调20
大家的生产积极性瞬间被调到起来,李青山顺势要求两个车间加班加点开始生产。
医院系统和药店系统的订单已经到了,就算他们加班加点,过年前也满足不了订单。
那些欠款李青山没有派人去要,等到双河中药厂的药品成为市场上的紧俏商品,那些人会倒过来求他的。
本质上现在还是90年代,还没有到二十多年后的那个商品过剩的年代。
同时,李青山还让宋金明敞开收购积压在种植户手里的中药材,不能寒了这些人的心。
李梦宇还在他的要求之下,制定了一份委托种植协议。
协议上规定农户与中药厂成为委托合作关系,农民必须按照药厂的要求种植,同时药厂必须按约定的价格收购这些中草药。
这种委托种植协议在发达地区也是在2010年之后才逐步实行的,李青山直接照搬过来。
这样既保证了种植户的利益,中药厂也有了稳定的货源,对双方都有利。
李青山觉得这样还不够,他准备在双河乡大面积推广中药材种植,尤其是他急需的板蓝根和柴胡等相关药材。
这样老百姓的收入能明显增加,他的中药厂也能就地取材,成本更低。
如果把双河中药厂做大做强之后,仅仅这一个厂,就能让整个双河乡脱贫致富。
不过现在还不是大刀阔斧改革的时候,今年只要能让中药厂走上正轨,后续再发力也不迟。
今年的头等大事永远都是抗洪抢险,这场大洪水一直压在李青山的心头之上,让他丝毫不敢放松。
跟姚志辉商量之后,李青山计划腊月二十八赶到省城,然后第二天和姚志辉一起坐飞机去京城。
所以接下来的这几天,李青山一刻也没有停息的开始忙碌起来。
中药厂有李梦宇在盯着,他只是每天过去查看一下生产进度。
其他几个乡镇企业李青山已经决定在年后通通关闭,几个厂长也就地解聘。
李青山和刘能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