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步入正轨,枕戈待旦(2/3)
吏部忙着拟写地方衙署规范,上县多少官吏、下县多少官吏,府、州、布政使司多少官吏,明确出具体数量,未经朝廷许可,不可增加官吏数量。
为了避免裁撤官吏时,地方官员一力保“自己人”,甚至手握裁撤官吏之权受贿,梁储将裁撤官吏的权限握在吏部手中,并联合督察院御史共同操办,提出了“直隶先行,行省跟进”精简的方略,力争在明年元旦之前完成人员分流。
兵部也很忙,不说新军训练,就说地方剿匪已进入高潮,各地剿匪形势一片大好,兵部需要派人核验名匪人头,支给地方奖励,还需要配合顾仕隆做好边镇整顿,王廷相已经一个月没回府了。
刑部的任务也重,戴封八案的出现导致朱厚照对刑部很是失望,要求刑部官员不仅自我反思,还需要派官员前往各地衙署翻查冤案,现在的京师刑部人手已经派出去一多半了……
工部也没闲着,朱厚照虽然停了豹房的后续工程,可也没闲着,要求工部整顿、修缮粮仓,并研究“避雷针”,这玩意让工部尚书李鐩、侍郎李浩很是傻眼,完全没听说过,但听皇帝说,有了避雷针,雷电再落到皇宫里,那也引不起火灾。
这是好东西,得研究。
避雷针可不是一根高高的铁杆那么简单,地底还需要埋设泄流地网,这东西又不能在皇宫里实验,索性李鐩选择了张懋的府邸,谁让英国公家里有座高楼,引雷劈下来也没事,反正张懋也不住阁楼里……
朝廷步入正轨,朱厚照难得可以放松下来。
九月初。
朱厚照正在天字制造局测试新式火药弹,这里面的火药可是加了白糖,威力爆炸起来确实比单纯的火药弹强多了。
戚景通看过之后,眼神直冒光,道:“陛下,神机营若大量装备这些火药弹,完全可以将鞑靼的小王子留在关外!”
朱厚照沉默了下,严肃地说:“那就准备好吧,说不定什么时候小王子就要来了,朕需要你们充当主力。”
戚景通见朱厚照脸色不同寻常,拿不准地问:“可是边关有警?”
朱厚照微微摇头:“现如今还没有警,但接下来两三个月就未必了。”
据谢素交代,每年十月下旬是走私高峰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