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说服(3)(1/3)
歇了口气,陶氏又继续道:“你常说要让咱们家以后也成为高门大家,那这些规矩礼仪也是要讲究的。
你跟着学了,你媳妇再教会下一代,等个两三代之后,那咱家与现在那些世家也是一样的了。”
终于绕到了最关键的点,袁清故意沉默了一下,而后带着叹息的口吻道:“以前是孙儿想简单了,这段时间常去申府,才知申府表面繁华锦簇,实际已经不行了。”
“怎么就不行了?你前面不还说知府知县都亲自上门去拜访么?”陶氏不由有些紧张。
这些年,因为有申状元的例子在,她才能坚定地推掉一个又一个好儿媳人选,要是这个例子不……
她不敢想下去。
“申状元一家搬回来时,说是因太老夫人仙逝,回乡丁忧守制。可这都过去好几年,早过了孝期,申状元却一直没有起复。
目前他家仅有女婿在朝为官,申家大老爷靠恩荫得了个闲职,也没去上衙,现在申府全靠着顺安县主撑着,等顺安县主老去,申府就要渐渐沦为普通人家了。
由此可见,娶一个高门贵女并不能让仕途走得远,仕途还是得看自己,孙儿有信心,将来靠自己,也能走得长远。”
陶氏大受震撼,那高高在上、仰望了这么久的申府,竟然快要不行了!
申状元可是十里八乡的金凤凰,是状元郎,也只能保证他家兴三代吗?
这岂不是说,自家孙子中了进士,也只能富个几代,就要重新成为泥腿子?
陶氏不能接受,他们家可以说是举三代之力,才培养出这么个读书人来,结果即便中了状元,也只能让家里兴三代而已,这怎么能行!
看出陶氏心神震荡,袁清又忙安慰:“咱们家要谋世世代代的富贵,就要考虑长远。当年何老爷给儿子定下杏花村的徐家女,就是为长远考虑。”
信念崩塌的陶氏脑子有些迟钝,不明白他怎么扯到何家去了。
“有句俗话说得好,爹怂怂一窝,娘怂怂三代,一个妻子,最少也能影响三代人,这也是为什么古人说娶妻当娶贤。
宋英不仅识字知礼,还从一个农家女一步步成为现在声名远播的神医,自己都能自立门户,她教养出来的子女,定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