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徂后(2/5)
都露出来了,我要再叫不出名字,那我岂不是成了白痴。”
而所谓金石,泛指古代的镌刻文字,刻在龟壳上的文字,石碑上的,青铜器上的,这些文字都统称镌刻文字,亦称金石。
金石文字,一般都是歌功颂德的内容,而龟甲上的文字就稍微特殊一点,里面会带一些记事或者占卜,甚至是神话性的内容。
而龟壳上的文字,一共有五个,而这个五个字分别是,“徂后,法,肉,割”,其中徂后是一个词,其他都是单独的字。
其中“徂后”二字让我看的两眼发直。
同时我通过徂后二字,也基本断定了这金石的年代,应该是商初期,太甲帝时期的东西。
相传太甲帝的商汤的嫡孙,商代的第四任君主,他继位之初,只顾享乐,暴虐百姓,搞的天下大乱,诸侯渐离。
后来伊尹将其关在桐宫悔过,并写下了《伊训》、《肆命》、《徂后》来劝诫和教导太甲执政。
才使得太甲重获民心和诸侯的支持。
其中《伊训》还有全文,《尚书》中有记载。
而《肆命》、《徂后》两篇却是基本失传了。
其中《伊训》是缅古怀念,歌颂商汤的功德,同时道出夏灭的根本原因,指出太甲的犯下的一系列的错误。
《肆命》讲的商汤的执政理念,以及一系列的执政措施。
《徂后》则是讲的商汤的法度,是太甲管理天下的利器。
所以《徂后》一出,哪怕只有五个字,那也可以拍到过亿的天价的。
至于故事的伊尹,更是一个奇人,道家先祖之一,中华厨祖,夏末出生,辅佐了商初期五代君主,在商汤去世后,伊尹的权威犹在商代君王之上。
否则他也没有办法直接把太甲关进桐宫之中。
看到这些,我也是缓缓讲述了一遍。
听到我的叙述,柯岩不由大惊:“你认得上面的文字,还能道出它的来历。”
我说:“认得一些,不过来历的话,我还要再确认一下,你打开玻璃护罩,让我仔细看一下。”
这个时候,张丽已经去打了一盆清水过来。
我先洗了手,等着手自然晾干之后,才去碰那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