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试锏(4/6)
对于战斗中的血腥场面并不陌生。此刻,他们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人脑浆迸溅、头颅破碎的残忍画面,让人不寒而栗。
然而,他们很快意识到,在日本这片土地上,以往只有通过滚木礌石等大型武器才能造成这样的伤害,但如今,似乎有一种新型武器可以凭借单人之力实现同样的效果。
“山本勘藏大人干得不错,这兵器基本实现了破甲的需要了。不过,既然前端已经做了锥刺和凹面,这武器还有一种用法。”金试真解下绳子,握住铁锏的中部,展示给众人看。
“再拿一个木人过来,放十来步外,对,就放那,大家让开!”他指挥着众人将另一个木人摆放在十几步之外的地方,并示意其他人退后。
紧接着,只见金试真猛地挥起铁锏,朝着木人扔去。
随着破风声、击中甲片声、木头开裂声和倒地声连贯而出,众人见到铁锏已经击穿并击倒十多步外刚立起来的套甲木人。
“这一用法,明国谓——撒手锏!”金试真装逼道。
后世简中互联网上,常有关于怛罗斯之战的讨论,常有憨批锐评大唐没有标枪,因此导致失败……
能信这种批话的多半是中文都学不好,常把“撒手锏”读成“杀手锏”——完蛋,笔者输入法也一次性就把“杀手锏”打出来了……回旋镖了属于是,(;)=3=3=3
由于标枪枪身多为竹木制品,标枪枪头装在白木杆儿等长棍状物体上也能当红缨枪、长矛这种长柄武器用,因此在追求证据的中国史学界,由于竹木等材料无法长期保存至出土,因此常有憨批认为中国古代和古罗马、古马其顿、古希腊不同,很少用标枪。
但实际上,就算不考虑那些小体矛头可以当做标枪枪头,就“撒手锏”这个词,也该知道中国古代不缺可以用于投掷的武器。它的本意就是持锏人把有尖端的锏撒手而出,对敌人造成极大杀伤的意思。
当然了,锏这种武器最主要的用途还是用于砸重甲部队“开罐”,或者是当马上部队在长枪、马槊等戳中敌人后因反作用力而短时间内难以抽出时,用以自卫或欺负无长柄武器的步兵。尤其是在没有在前端设置锥刺以牺牲破甲力来增强穿甲力的情况下,锏更适合对付重甲单位。
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