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辽宁博物馆(2/3)
渤海湾仍有鳐鱼出没,真可谓,时光荏苒千万年,我依旧在这里,静待日起日落,看风云变幻。
战国至隋唐时期,中华大地由纷争走向统一,辽宁地区逐步融入了中原文化,辽博展出的大量文物印证了这点。
“襄平币”,是辽宁境内出土的最多的燕国布币。襄平就是现在的辽阳。
花树状金步摇,树枝千姿百态,树叶惟妙惟肖,工艺精湛,很难想象,当时在工具缺乏的情况下,技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出土的唐代银勺,最古老,但很眼熟,和我们每天盛汤的汤勺一模一样。所以,有好多东西,一用千年不变,传承至今。
辽金时代,辽宁地区都在其版图之内。过去,我们只在书本上了解到的契丹族和女真族,都曾在这里建国称帝。这一时期,辽瓷学习唐宋技艺,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辽瓷风格,如鸡冠壶、鸡腿坛、辽三彩等。
绿釉双孔鸡冠壶,是仿北方游牧民族马上携带的皮囊壶,皮线、针脚,逼真精致,这是辽墓陶器的主要随葬品。
茶绿釉鸡腿坛,其形状如同鸡腿,有点像梅瓶,瓶面有装饰纹的,也有素面单色的。
白釉黑花葫芦形倒装壶,形象生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构思巧妙,非常漂亮。象形瓷器源于生活的智慧,形成了辽瓷的一鲜明特点。
人面纹瓦当是我第一次见到,过去见过的是多为兽面的。
伏听石佣,出现于辽墓,说明当时东北与中原民族融合,习俗相融。
鎏金银面具,辽代契丹贵族死后,面部会覆盖金属面具,因身份等级不同,使用不同金属面具,分金银铜等五种金属。
《古代辽宁》史料文物十分丰富,走马观花三小时,看完了辽宁的前世今生,从石器时代,到辽金时期,文明从白山黑水之间慢慢形成,造就了辽宁这片神奇的土地。
如果要知道更多的辽宁,辽博二楼是馆藏文物展,分辽瓷、货币、佛教造像、铜镜、满族民俗等。好不容易来一次东北,我们自然不会放过。
有两个馆很有趣,不要错过,一个是辽瓷馆,鸡冠壶、鸡腿瓶特有地域特色。一个是铜镜馆,除了圆形铜镜,还有各种异形铜镜,比如桃形铜镜,很有生活气息。
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