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吴春林的挣扎(2/3)
能,那就等吧耐心等待最后结果就好。”
第98号研究所。
1号审讯室,
学术委员之一:“没有,在李工之前我从未收过改良脉冲爆震发动机的相关报告。”
2号审讯室,
重工专家、高级工程师:“学术委员会负责审议重大研究课题的开题报告,当时我也是委员,在李凡同志之前,我从未参加过相关评估和建议会议。”
叶文杰说李凡导师曾经申请过相关研究课题,可又询问学术委员会成员,全都一直否认,不曾参加过。
钟小艾只能再次询问叶文杰。
叶文杰给出解释:“当时学术委员会就是一个草台班子,因为资金充足,任何课题只要放到会议桌上就是走形式,你可以查一查,委员会没拒绝过任何一个科研课题。”
“我要是当时把课题放到会议桌上就不是拒绝,而是支持了。”
这话说的,就差直接说当时重工科研基地资金雄厚,祁同伟人傻钱多,不论你研究什么,只要你研究,就给你钱。
得到答案,
再次询问委员会成员,得到的答案确实是如此。
某专家高级工程师:“也不能说是形式主义,主要还是沟通交流学习,给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就是卡的没那么严罢了不过这也是我选择来汉东的主要原因,没有这么良好的科研氛围,就李凡那个小年轻,他根本没资格独自负责一个科研课题。”
某学术委员会成员:“所以说在我看来李凡能有所成就,不谈技术,更大原因还是因为平台,因为上级领导重视和不拘一格。
对了,既然把话聊到这,那我多说一句,仅代表我个人啊。
我个人非常感谢汉东、感谢京州、感谢市委祁书记,还有钱主任。”
负责询问的人员有些无语,本来挺严肃的询问,搞的跟感谢大会一样连忙制止换下一位。
屋外,
吴春林目睹一切,发现只要话题引到祁同伟身上,就是感谢加感谢,一点不做作,全是发自内心。
管理是门大学问,只有管理者才会清楚这一幕有多难得。
威望,
祁同伟人不在研究所,却能深入人心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