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42)(1/4)
中国唯一土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民众生活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
中新网西宁8月15日电 (李隽)“1954年以来,我们人口数量从15万增长到40万,粮油产量从858万吨增长到2026万吨,工业总产值从314万元增长到336亿元,县城从一条街道拓展至124平方公里,人民生活稳步走向小康。”15日,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国栋在该县成立70周年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上说。
互助县地处青海省东北部,总面积3424平方千米,辖7镇1街道11乡,是中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1930年互助正式建县,1949年互助解放,1954年成立土族自治县。
“自治县成立初期,互助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水平普遍较低,产业规模十分有限。70年来,我们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全力以赴壮大县域经济,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改革开放之初的79915万元提高到13364亿元,增长169倍,经济发展实现了量的跨越和质的提升。”王国栋说。
自治县成立初期,互助县级财力困难,群众温饱问题突出,教育、文化、卫生等民生事业发展步伐缓慢,保障能力有限。
70年来,该县强力推进人畜饮水、农业灌溉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柏木峡水库、湟水北干渠相继建成,自来水普及率达9978,水质达标率达100;电网线路总长达41637公里,县域通电保证率达100;县内公路里程达5276公里,农村公路通车率达100,村道硬化率达100,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历史。
据悉,互助县持续增加民生投入力度,每年财政支出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新建改建各级各类学校170所,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03,高考本科上线率自2018年以来连续6年位居全市第一,成功迈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行列。互助县挖掘整理民间非遗69项,“土族盘绣”入选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典型案例。
“全县11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43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五十镇班彦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八大行动,投入财政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