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10)(5/6)
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感染支原体患儿的症状主要是出现385c左右的中高热,剧烈干咳;而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时,婴幼儿可能会有发热症状,大龄儿童一般不会发热,症状一般为鼻塞、流涕、咳嗽等,部分患儿会出现胸闷气短、气促的症状,可能导致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的并发症。
“攻略”指出,更准确的方法是采用抗原和核酸检测两种检测方法快速明确病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攻略”建议家长们尽早带患儿就近就诊,做核酸检测明确病原体。
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家长发现儿童确诊流感后,会将抗病毒药物、退烧药、止咳药、抗生素悉数用上。“攻略”指出,不对症的药不仅无法治疗流感的作用,还可能加重患儿的肝肾负担、产生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目前,针对流感的口服抗病毒药物主要是玛巴洛沙韦和奥司他韦;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如果患儿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也可给予对症治疗。
根据“攻略”,对症治疗主要以退热、缓解不适为主,应当科学选择缓解咳嗽、鼻塞的药物以及退热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退热药物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不推荐水杨酸制剂等作为退热药物应用于儿童。
“攻略”指出,由于流感疾病本身会引发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抗流感药物的主要副作用也是胃肠道反应,居家护理患儿时应密切关注其身体状况。“攻略”提示,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尽早服用胃肠道反应小、疗程短、起效快、更安全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并尽量减少药物服用次数。
对于所有人群来说,接种疫苗都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攻略”指出,作为流感高危人群之一,儿童可在流感季到来前1到2个月接种疫苗,以有效降低流感感染可能性并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少重症住院率。与此同时,物理上隔绝病毒也很重要,儿童应尽量避免在流感季去人群聚集场所,当家庭成员出现流感患者时,也应当尽量隔离避免接触。学校、托幼机构等出现流感样病例时,建议患儿居家休息。家长带患儿就诊时,也应做好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在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2周内尚未获得最佳免疫力的情况下接触了流感病毒的儿童怎么办?“攻略”指出,可采取药物预防的方式进行暴露后的紧急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