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2)(3/11)
见证中国汽车产业变迁。
“一代神车”全国月销仅1辆
上世纪70年代,由于自身技术薄弱,更没有成熟的流水线,中国轿车基本依赖进口。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中国人开始畅想汽车工业。1978年10月,中国机械代表团访欧,与时任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斯密特洽谈合资建设轿车企业事宜。此后,经过长达6年的合作造车谈判与审核,中德双方最终于1984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订合营合同,作为上汽大众前身、中国第一家轿车合资企业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也正式成立,桑塔纳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第一款合资轿车。中国汽车业悄然开启了“引进一个车型,改变一个行业”的传奇历程。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推进桑塔纳的零部件国产化,但其中过程一波三折:1985年,上海大众开始批量生产桑塔纳,1986年,只实现了四个零部件的国产化,分别是轮胎、标牌、收音机、天线,国产化率仅为27。
1987年,上海市政府专门成立“支援上海大众建设小组”和“桑塔纳国产化办公室”。1988年,由全国105家零部件配套企业、6所高校、7家科研院所组成“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共同体”,开始全力推动桑塔纳国产化。
在经历了几年的持续攻关后,到了1991年,桑塔纳国产率达到70,1996年,这个数字增长到90。这不仅造就“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样的经典广告语,也使得高品质的桑塔纳轿车家喻户晓。
随着汽车工业日新月异,在电动化大趋势下,已经看不到桑塔纳的踪影。
数据显示,2023年4月,桑塔纳全国销量为7538辆,同年6月已降至1063辆,8至10月销量均在百辆左右,而到了11月全国仅售出1台,这也意味着桑塔纳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作为一代神车,桑塔纳在燃油车时代表现强势,但到了电动车时代,它的生命力出现了严重衰退。”
他坦言,近年来,随着市场变化,技术迭代,很难诞生出一款现象级的轿车,就像手机领域一样,在快速变局期中,华为、苹果、小米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