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真是美妙啊(2/3)
主任,整天东家长西家短,比我们这些劳碌命活的滋润多了。”
苏晨笑道:“那就好,我还担心他心里有疙瘩呢。”
郑看来说:“他倒没事,但厂里有些员工心里有疙瘩。所以,我打算年后就跟赵局长商量收购柳市低压电器厂的事,如果成了,再请老石回来当厂长。毕竟他在那儿威望高,一句话顶别人十句。”
苏晨点头:“好主意,咱们不能让老石的努力白费。将来如果他想要,这个厂还归他。对了,你收购塑料二厂的事怎么样了?遇到什么难题没?”
郑看来说:“还算顺利,工人们听说能进合资企业工作,挺高兴的。不过,有件事大家都挺担心的,我也头疼,想听听你的看法。”
苏晨问:“什么事?”
郑看来回答:“就是员工退休后的福利问题。我们和市里的协议是接收所有员工,包括退休的,这样暂时稳住了人心。
但我听说,有些员工,特别是快退休的老同志,在私下议论,担心我们以后不管他们退休后的养老和医疗。
他们还担心,我们虽然是香江合资企业,但不像国企有国家兜底,万一经营不好,他们退休后的生活就麻烦了。
这说法传得挺广,虽然还没人当面跟我提,但我感觉对员工的影响挺大的。我也没什么好办法,所以今天特意来听听你的想法。”
苏晨听了这话,沉默了一会儿。郑看来提的虽然是工厂内部的问题,但其实触及了华夏当时的一大社会难题。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一直是经济的主旋律,个人几乎完全依赖企业,企业则负责员工的工作生活方方面面。
苏晨心里明白,在他亲身经历过的华夏发展历程中,曾有一段特殊时期,大量国企因经营不善倒闭,导致大批员工失业下岗,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说实话,解决这事儿的唯一出路,就是推动社会保险制度,把现在企业背负的大山甩给社会,让个人摆脱企业束缚,增加人才流动性,也让企业卸下沉重的隐性负担,聚焦主业。
这么重大的政策调整,明显属于国家战略,可不是苏晨能左右的。
不过,苏晨还是想做点什么,至少让自家公司的员工上班心里有底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