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同进文武庙(4/6)
了唯一一位能够被共同列于文庙和武庙的人物。
杜预出生于222年,是陕西西安人,他的祖父是三国时期的曹魏名臣杜畿,父亲杜恕在魏明帝时期曾任廷尉。他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后代,即唐代大诗人杜甫。
我们首先来看他为何能被列于文庙之中。杜预虽然有着不错的家庭背景,但他并未因此成为纨绔子弟,自幼博览群书,钻研甚广,有着极高的发明创造和工程建筑水平。
他发明的连机碓是以水为动力的一种谷物加工工具。唐朝时期,人们广泛使用这种工具,但凡需要捣碎之物,比如药物、香料乃至矿石等,均可用其加工,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包括法国在1836年出现的蒸汽锤都要以连机碓为直系先祖。杜预还有一个发明叫做人排新式鼓风箱,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风箱。
这在当时绝对是一件冶炼神器。其实风箱在他之前就已经被发明,但由于体积太大,只能以马力作为驱动,排风效率并不是很高。
史书记载,此装置以马100匹可以冶铁100余斤。之后,东汉的韩暨对这件工具进行了改良,在同样的时间里,以水利为驱动可以冶铁360斤。
而到了杜预这里,他直接把它改成了人力和水利共同驱动的人排新式鼓风箱,不仅缩小了体积,在效率方面更有了极大的提高,为之后的兵器铸造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史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很有人生和治国哲学:“水少则轻,中则正,满则覆。”这句话便是来自杜预发明的机器,其原理类似于沙漏,只不过机器里面装的是水。
当水滴入其中,量少则会倾斜,量中则会摆正,而水量装满时则会反转,然后空体朝上反复循环。这一项发明常被天子置于玉座旁边,有着“天子座右铭”的称呼。
还有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浮桥,也是杜预首创,即富平津黄河浮桥。他认为孟津黄河一带水深湍急,经常在此发生覆没之患,而他的祖父杜畿就是在这里被曹丕石传世离难的。
所以杜预为了解决洛阳的交通问题,在274年上书晋武帝司马炎,请求亲自建造浮桥于富平津。
晋武帝曾与百官商议此事,结果被众人反对,但杜预坚持己见,力排众议,终于在此修建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