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大唐最风流的诗人(1/6)
可薛涛心里明白,这些人只是来寻开心的,都是逢场作戏,她从来没动过真感情。
17岁那年,薛涛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个重要转折点。新上任的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举办晚宴,薛涛应邀出席。韦皋可是个厉害人物,打过20多年仗,还是个喜欢诗词的人。
喝了几杯酒后,韦皋就让薛涛作诗。薛涛深知眼前之人的权势,此次机会或许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她精心构思,写下《谒巫山庙》一诗。
诗中她借巫山神女的典故,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心中的苦闷和无奈。韦皋一听,可太喜欢了。不久后,薛涛便被韦皋接入节度使幕府,成为其处理公文的私人秘书。
薛涛才华横溢,工作认真负责,从未出过差错,让韦皋特别满意。韦皋还想给朝廷上书,让薛涛当教书郎。教书郎虽然品级不高,但要求却不低,若没有进士身份,绝无资格担任。
加上唐朝历史上从未有女性进入男性官僚体制,这个匪夷所思的请求没能获得批准,但“女教书”的外号却从此流传开来。
后来,薛涛名声大噪,也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并且获得了“女校书”等多个雅号。慢慢地,大家都知道她是韦皋跟前的红人。
于是就有人给她送礼,求她办事。薛涛也没多想,来者不拒,家里礼物都堆成小山了。韦皋发现后勃然大怒,当即命令将薛涛贬到松州(今四川松潘)。
松州地处西南边陲,又偏远又苦寒。这时候薛涛才明白自己高估了自己在韦皋心中的地位。
为了重回成都,她放下骄傲,写了10首特别谦卑的《十离诗》,把自己比作小狗、小鸟,写得特别可怜。或许是被薛涛的诚意所打动,一年后,韦皋又将她接了回来。
经历此番波折,薛涛心情大变,她深知人这一生依靠任何人都不如依靠自己。于是她请求韦皋帮自己脱离乐籍,从此独自居住在浣花溪边。
在浣花溪畔的日子,薛涛每天赏赏花,写写诗,过得十分自在。当时写诗的纸张不够漂亮且太大,薛涛就用木芙蓉花的花瓣汁染成桃红色,制成小纸片,取名“薛涛笺”。
没想到这种“薛涛笺”一经推出便受到众人的热烈追捧,一纸难求。薛涛也因此摇身一变成为富婆,实现了财务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