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真正的负心汉(2/6)
湘灵相识相知。
两人青梅竹马,渐生情愫。湘灵的纯真与美丽让白居易深深着迷,他用“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来赞美她。然而这段感情却遭到母亲的强烈反对。
白母认为湘灵出身寒微,与世代官宦的白家不相匹配,多次拒绝白居易的求婚,甚至以死相逼。这段无奈的恋情让白居易写下“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
34岁时,他与好友同游仙游寺,谈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有感而发创作了《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其实对李杨爱情的悲叹,也是他对自己爱情悲剧的深刻反思。
此后,白居易被召回长安,担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任职期间,白居易秉持政治之心,屡次上奏,请求革除弊政,创作了大量讽喻诗。
如《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深刻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与百姓的疾苦;《观刈麦》:“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展现了农民劳作的艰辛。《新乐府》50首更是以诗为鉴,指斥权贵的腐败与朝廷的昏庸,令权贵们闻之色变。然而他的直言也为自己招来祸端。
815年,宰相武元衡被暗杀,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却被指责越职言事,遭诽谤后被贬为江州司马。这一人生的重大转折,让他深刻体会到了世态炎凉和官场的险恶。
后来,他在漂泊中偶遇琵琶女,其神韵与湘灵相似。当晚,他便写下《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道尽人生的沧桑与无奈。
此后,白居易的心态逐渐发生变化。他辗转多地任职,在苏杭期间,他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便是他在杭州任职时留下的美好诗篇。
工作之余,他不但游山玩水,结交僧友,还养起了家禽。据史书记载,白居易家中一度养过近100只家禽。
后来在扬州,他与刘禹锡相遇,两人同岁且经历相似,一见如故,相互唱和。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成为他们共勉的名句。
晚年的白居易经历了诸多生离死别。他最喜爱的小儿子夭折,挚友元稹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