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真正的负心汉(1/6)
然而这次相聚却成了他生命的终点。尽管医生告诫他忌酒、忌海鲜,孟浩然依然不顾劝阻,导致背上的毒疮发作,最终不幸逝世,享年52岁。
孟浩然用一生诠释了对自由和诗歌的热爱。虽求之未得,却在诗中寻得了自在的人生。他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不仅在于功名利禄,更在于对内心真实的坚守。
【诗魔,诗王,还是诗仙?他的一声,风流,独身至三十七岁,致死都没能放下一个人。历史小知识唐朝】
有人说他是“诗魔”,有人说他是“诗王”,而唐玄宗曾预备亲封他为“诗仙”。在唐朝2000多位诗人中,若论最出名的,除了李白和杜甫,就数他了。
他原本是最痴情的诗人,晚年却风流成性,妻妾成群,妻子去世三年后,家中一度养活了近100只家禽。他就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香山居士白居易。
说到白居易,就不得不提起他的身世。白居易的父母是近亲结婚。他的父亲在发妻去世后,续娶了自己的外甥女,然后生下了白居易。
从辈分上来说,白居易的母亲也可以算作他的表姐。公元772年,白居易降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小官僚家庭。
他自幼天赋异禀,五六岁学诗,9岁通韵律。十五六岁时,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尽显其非凡才华。
此后的他意识到科举之路的重要性,从此发奋苦读。16岁那年,白居易怀揣着自己的诗集前往长安拜谒大诗人顾况。
由于当时的白居易毫无名气,所以当顾况看到白居易这个名字时,调侃道:“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可翻开诗集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顾况不禁惊叹,改口称:“如此才华,居艺不难。”这一番经历也成为白居易诗坛之路的重要开端。
此后,白居易继续苦读。28岁时,他以第4名的优异成绩高中进士。同榜中最为年轻,“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尽显少年得志的意气风发。
这一时期的他不仅在仕途上迈出关键一步,也在爱情中经历了刻骨铭心的伤痛。
白居易与湘灵的爱情始于11岁。当时因藩镇割据,白居易随家人迁至安徽符离,与邻家女孩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