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把酒话桑麻(2/6)
够让苏轼、欧阳修这些文学家崇拜,更多的正是因为他做到了横渠四句的下一句:“为往圣继绝学”。
公元824年的冬天,这位一生都在为理想和正义而奋斗的文人在静安里的家中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终年57岁。朝廷追赠他为礼部尚书。他的文章和精神,至今仍然激励着无数人。
【他在千古科考第一榜中夺得状元,被誉为千古第一状元,却有很多人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历史小知识宋朝】
他是千古第一状元。彼时的科举考试中,有三人成为了唐宋八大家,有9人后来官至宰相,有24人被《宋史》单独列传。
即使是强如苏轼、苏辙,也仅位列前三,而身为状元郎的他,只有一首诗传世。苏轼却直言,论才学,百年无人能望其项背。他的名字甚至很多人听都没听过,他就是千年科举状元之星——张衡。
张衡,字子平,1000年前出生于福建南平。他自幼聪慧,饱读诗书。凭借深厚的学识和卓越的才华,在北宋嘉佑二年的科举中一举夺魁。
这场科举,不仅参加的人数达到了40万之多,其人才济济也是后无来者,堪称人间大家。考官是文豪欧阳修,阅卷老师也都是牛人。
这场考试进士科录取的人只有388人,但这388人里面包括了唐宋八大家之三的苏轼、苏辙、曾巩,程朱理学的创始人程颢和程颐,说出“横渠四句”的张载,还有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干将张璪、曾布、吕惠卿等人。之后更是有9人官至宰相,24人在《宋史》中单独列传。
这也使得这次科举被誉为中国青年科举第一榜。
然而,本次科考的状元张衡在后世却鲜为人知。状元及第后,张衡踏上仕途,出任湖州通判。在这个岗位上,他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政治才能和敏锐的洞察力。
他很快发现了财政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吃空饷现象尤为严重。他果断建议朝廷清理这些不干事、却享受俸禄的人员,同时加强财政收支的监督审计,提前做好预算编制管理,以增强财政计划的合理性,减轻百姓负担。因此,他也是最早提出财政预算制度的人。
这些建议切中时弊,却也触动了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奶酪,遭到了朝中权贵的猜忌与排挤。不久后,张衡被排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